在线音乐是一种高频应用类型。近日,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在国家版权局的推动下达成版权合作,实现了双方99%以上的独家音乐版权授权。

消息一经披露,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认为,一旦进行版权合作,之前由网络音乐平台搭建的版权壁垒将悄然消失,网络音乐平台的竞争焦点将延伸到现有用户的运营和增量用户的开发。

作为在线音乐的核心之一,音乐版权音乐库对于在线音乐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音乐版权的相互开放对于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网络音乐平台来说,版权壁垒真的消失了吗?可能不是这样。其实网络音乐平台的版权竞争还远未结束,还有很多障碍需要克服。

版权纠纷在减弱,但不可能消失

让人猜测这种音乐版权的相互授权,是会给双方合伙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腾讯音乐来说,其版权音乐库的巨大优势可能不会丧失。据了解,腾讯音乐拥有1700万原创音乐库,居行业第一。其中独家音乐版权数量为500万,依次计算,剩余未授权音乐版权据信库存不足1%。

假设腾讯用这个不到1%来保留重点流行音乐库,也意味着保留了部分版权优势。这种版权优势的保留也说明双方版权纠纷会继续,但强度可能会相对降低。

毕竟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版权合作授权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10月,腾讯音乐向网易云音乐代理150万首歌曲,2017年9月再次代理500万首歌曲。到目前为止,99%以上的人已经相互授权。即使开放版权的分量这么大,腾讯音乐在版权上的主导地位可能还是难以撼动。

从另一个方向看,版权音乐库的巨大优势是腾讯音乐的差异化竞争点之一。腾讯音乐显然不可能轻易放弃这个优势。在环球音乐、华纳音乐、索尼音乐的加持下,腾讯音乐在音乐版权方面有着绝对的杀手锏。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网易云音乐来说,实现99%以上的版权相互授权,并不意味着其版权软肋将被彻底消除。截至目前,即使网易云音乐很多点击不到的歌曲已经恢复原状,但一些流行歌曲还是处于灰色状态,比如著名乐队五月天、歌手LAY等很多流行音乐依然没有上架,其中有很多是腾讯qq Music的数字音乐专辑的畅销作品,流动性很强。

[科技界] 版权之争告一段落,但在线音乐仍是一场持久战

不过网易云音乐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使购买音乐版权是一笔小开支,一旦版权之门打开,在线音乐平台之间的版权差距就会缩小。相应的,网易云音乐在这方面的软肋也会逐渐减少。

总之,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围绕版权的合作,对于双方和整个在线音乐平台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实现网络音乐版权的全方位开放合作可能是其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络音乐平台的版权大战将宣告结束,然后是战略定位转移的时候了。抛开版权问题,我们不妨对网络音乐平台面临的现状做一个分析。

问题:网易云音乐代表的情感挖掘靠谱吗?

从音乐社区起家的网易云音乐,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成为继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之后的黑马。用过网易云音乐的用户都知道,其个性化的音乐推荐和漫不经心的评论是快速积累大量用户的法宝。

这些法宝的背后,离不开网易云音乐的情感营销。比如去年3月,杭州地铁被网易云音乐5000条暖心评论覆盖,或者与农夫山泉合作推出带评论的限量版音乐瓶,都是其在情感营销方面的实践。

而网易云音乐这种与生俱来的情怀的ugc优势,正在被其他平台削弱。我们知道,很多在线音乐平台已经添加了内容评论版块,网民的参与度也不低。音乐平台ugc的崛起,就像当年推广视频弹幕文化的过程。从一开始,我们就试图相互交流,然后每个人都竞相模仿。久而久之,原本是网易云音乐个性的ugc模式,也逐渐成为网络音乐平台的共性。

[科技界] 版权之争告一段落,但在线音乐仍是一场持久战

一旦用户原创内容的个性被抹去,网易云音乐还剩下什么?可能是个性化音乐推荐吧。在这个充满算法的互联网技术时代,音乐平台也不能幸免。不得不说,网易云音乐的个性化推荐也是其情感营销的利器之一。但是这个功能并不是网易云音乐独有的。qq音乐和酷狗音乐也有类似的个性化音乐推荐功能。

到目前为止,许多在线音乐平台都拥有先进的大数据算法推荐功能和基于大量用户的行为分析技术,可以为用户带来个性化的音乐体验。这些平台提供的所谓精准推荐是否精准不得而知,但可以判断,网易云音乐在音乐人气上的营销果实很可能会被对手吃掉。

为什么这么说?这取决于在线音乐平台的用户构成。根据questmobile平台去年7月的数据,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重叠的用户数达到1500万,酷狗音乐重叠的用户数也不低。假设qq音乐和酷狗音乐的个性化推荐功能正是用户想要的,那么在版权优势的加持下,用户选择哪些应用似乎一目了然。

这些都不是网易云音乐在ugc和个性化推荐上的成绩。评论毕竟是评论,主要看评论质量和用户粘度;个性化属于个性化,主要看用户组的构成和算法的准确性。综上所述,不是感情挖掘不靠谱,而是感情挖掘后剩下的。

【/s2/】第二个问题:音乐创新和音乐质量现状如何?

用一句话概括国内音乐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面临着内容枯竭的困境。这里的内容枯竭并不意味着新音乐制作数量减少,而是越来越难找到高质量的音乐,推广新音乐。

这时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因为互联网带来的推广渠道那么多,推广就变得那么难了。显然,随着网络音乐的发展,用户对音乐的极端需求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不同年龄段喜欢的音乐风格往往不一样,难以捉摸。这时候就更难找到相应的用户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分发和推广。

为了探索新音乐,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等网络音乐平台都在大力推广独立音乐人,但高水平的独立音乐人只能算是凤毛麟角;或者举办音乐创新大赛,通过比赛挖掘出高质量的新歌。然而,这些音乐平台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音乐创新大赛举办过无数次,从中挖掘出的好歌屈指可数。

还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无论举办多少次音乐创新大赛,其传播力度都不如综艺节目,互联网时代年轻用户认识新歌手的渠道多集中在此。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独立音乐人计划和音乐创新大赛,更像是网络音乐平台在挖掘新音乐方面垂死挣扎。不仅很难找到好歌,也很难普及。

接下来看音质。作为在线音乐平台的另一个核心,音质受到用户的高度重视,不难理解哪个平台的音乐质量更好,自然能在用户心目中获得高分。

但是,用户不得不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无论音质有多高,这种效果的最终实现取决于手机和耳机的质量。手机或者耳机质量不好,不管音质多好。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在线音乐平台卖耳机的行业。当行业增长放缓时,在线音乐平台开始深化音乐产业链,从软件到硬件,进行产业联动发展。

比如腾讯音乐梯队的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都推出了自己的蓝牙耳机。音乐平台推出蓝牙耳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产业联动的发展也是必须的过程。但换个方向想,如果音质取决于有没有耳机,那么平台推出的高质量无损音乐就只是一个显示器。

毫无疑问,最终的问题会回归到耳机或者手机的音质上,但保证耳机的质量至关重要,但音质应该是第一位的,否则就算推出最好的耳机也是徒劳。

多维竞争下,网络音乐的未来将是一场漫长的较量

版权之内是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竞争,版权之外是国内所有在线音乐平台的竞争,这就相应地扩大了范围,增加了难度。

既然行业增长放缓是事实,行业联动是趋势,那么在线音乐平台能做的就是面对现实,利用发展,开发更多新的机会。现在的在线音乐都在努力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增强互动,增强用户粘性。

随着人们网络娱乐生活中综艺节目、直播和短视频的日益频繁,网络音乐自然也没有放过这一趋势。其中,音乐相关综艺节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如果你获得了直播歌曲的首推权,就可以为增量用户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渠道。

至于直播和短视频,与用户的互动更强,这也符合年轻用户播放音乐的趋势。在这方面,在线音乐平台不仅可以推波助澜开发新的格式,还可以在为用户提供各种娱乐渠道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用户增量。

但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正在消退,直播和短视频的用户也不例外。如果网络音乐平台进入这些领域,未来将面临比同类玩家更多的竞争对手,前方会有更强大的职业玩家。在这一点上,合作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而且数字专辑已经成为网络音乐平台的主要利润增长点,这也是发展的关键。虽然目前国内音乐行业面临着创新内容枯竭的局面,但数字专辑的收购尤为重要,是平台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留住用户不可或缺的杀手锏。

最后,改进平台技术,实现准确的内容分发。现在在线音乐平台除了发展产业联动,还需要在个性化算法推荐技术上进行升级。因为现在平台推出的大数据算法的推荐功能并没有100%满足用户的需求,未来在这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内容推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分发给需要的用户。

总的来说,版权只是网络音乐平台发展的一个必要过程,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可以预见,未来网络音乐平台将面临新的挑战,能否真正进入用户心中,取决于市场测试。对于这个音乐平台的漫长较量,我们应该观察和思考。

文/刘匡微信官方号,ID:刘匡110 [/S2/]

标题:[科技界] 版权之争告一段落,但在线音乐仍是一场持久战

地址:http://www.heliu2.cn/xw/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