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临的论文事件在微博热搜榜单上连续多日排名第一,伴随着当事人道歉、退出北大博士后等消息,已经淡出了以往的高温。不可否认,这一事件不仅是群星荟萃的大师崩溃的表象,也是在寒窗苦读的学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愤怒,更是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的反映。

近年来,在高市场需求和资金的双重推动下,教育行业在去年整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逆风而行,呈现出蓬勃增长态势。据悉,去年有超过13家教育企业成功完成IPO。

据艾传媒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预计达到2.96亿,市场规模4330亿元,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越来越热的网络教育市场,也吸引了各行各业的玩家,如杜晓曼、小额信贷、苏宁消费金融、蜡笔分期、兆联、海尔消费金融等。,加入教育产业阵营,催生一系列与教育金融相关的产品。

[科技界] 动听的“教育之歌”,消费金融们的演奏响而不悦耳

各行各业的玩家如此投入到教育和金融领域,无论是为了加快赌注还是为了缓解合规的压力,都只是为了在这个新的消费场景中获得一些利益。教育与金融的融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更多的是蜜糖或砒霜,这在很多企业的实践中都有所解读。

消费金融玩家正瞄准在线教育这块肥肉

为了促进消费金融乃至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合规发展,监管部门近几年出台的政策可谓频繁。配合141号文件、29号文件、175号文件等政策。,消费金融这种新金融的热空气,迎来了新的变化。

受场景、用途、年龄、时间、杠杆等多种因素制约。,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企业不再有过去网贷的自由,一些不合规的业务被陆续砍掉。业务范围缩小后,寻找新的消费场景成为消费金融企业的选择。

当然,政策条件对消费金融的限制只是一种诱因,提升市场地位、获得份额才是消费金融千方百计探索新的场景、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诱因。

基于上述激励措施的刺激,各行各业的玩家都将注意力转向了教育的新场景。据悉,仅2016年,就有30多个平台涌入教育分期市场。这些包括百度旗下的蜡笔分期、乐心、麦芽分期、金钱花、蚂蚁金服、即时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

企业之所以在教育领域如此活跃,是因为看中了这个消费场景的发展前景。毕竟网络教育与市场规模4000亿元的金融业融合后,可以为其注入普惠、场景等基因,推动消费金融的良好应用。夸张点说,教育是消费金融达到理想应用状态的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满足相关合规要求的基础上,教育分期业务的发展对企业来说更高,教育情景下借款人的征信优良率高于其他情景,企业需要面对的教育分期坏账率、风险控制压力等风险更小。

在教育分期市场的双赢模式中,市场参与者也不负众望,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讶的成绩单。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杜晓曼金融已向114万人发放教育分期贷款130多亿元,位居行业第一。另一方面,海尔消费金融等玩家健康发展,在线教育分期资产逾期率不到1%。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努力进入合规圈和市场竞争力的双重压力下,企业为了提高存活率,应该把重点放在教育分期的脂肪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线教育和消费金融融合后,教育分期行业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会变高。

【/s2/】网络教育正在驶出安全地带,教育分期贷款会感冒?

从2017年开始,教育机构和金融机构频频骗贷、逃债,消费者成为闭环链条中最大的受害者。教育分期贷款换马甲校园贷款的声音也响起来了。在对负面舆论的声讨中,教育分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教育分期市场一片无休无止的混乱,作为主体的教育机构和金融机构自然受到诟病。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在第三方投诉平台21cn中,培训贷款仅用半年时间就以90%的投诉率高居榜首。在第三方投诉平台21cn中,投诉名单包括英孚、达娜、中软国际、优前华、Gitzo等知名教育机构和教育分期平台。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在教育市场上已经收获了75%市场份额的百度,有钱可花,在监管的压力下,不得不折翼,把合作伙伴收缩到头和二线教育机构。连头平台都难逃一劫,更何况市场上其他尾巴的崩溃和破坏。

纵观教育分期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市场半刚性需求的滋养下,同时进入市场的网络教育机构给市场带来了很多困惑。为了促进行业合规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监管部门开始介入整改。2018年,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完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和整改部分工作机制的通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办法的通知》等多份文件。

[科技界] 动听的“教育之歌”,消费金融们的演奏响而不悦耳

政策的相继落地,也意味着那些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教育机构,在披上监管的外衣后,即将进入整改期。但在监管整顿过程中,很多机构由于难以完成调整,选择主动或被动推出教育市场。也就是说,会有大量不符合的平台无法经受住监管的最终考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教育行业是监管的对象,对于监管严格的金融机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未来教育机构数量的快速下降,分阶段发展教育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感冒。

场景和用途只是敲门砖,风险控制才是真正的金钥匙

教育分期作为消费金融的一个分支,自发展以来一直受到市场和资本的青睐。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许多教育分期平台在加快分期的过程中忽视了教育分期所携带的金融基因,因为他们过于关注场景、用途、市场前景等因素。最终跑路、高利率、诈骗贷款、校园贷款等丑闻频频上演,一手教育舞台也被砸。

当然,消费金融企业为了合规发展、扩大企业规模而探索新场景的初衷并没有错。这些不良反应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在挖掘新场景的过程中过于焦虑,无形中或明或暗的降低了审核的门槛,并在前端引入了大量的爆炸性雷电,最终无法逃脱雷电的灾难。这个说法可以从旧教育分期贷款平台的崩溃中得到最有力的解释。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推出的贷熊可以轻松占据2015年教育阶段53%的市场份额。当时的贷熊在业内排名第一,但这种市场格局并没有维持很久。2015年下半年开始执掌教育分期市场的贷熊,随着百度的进入而解体。

到时候Lending Bear和百度会换产品,降低贷款利息,分阶段赌it教育一年,以求一个留一个赢。更有甚者,为了抢客户,双方会毫不犹豫的将还款方式从平均资本先转利息再转自由选择,甚至将还款期限从6延长到12和18,甚至将贷款期限延长到30。

结果巨人疯狂降低风险控制圈地,不仅给自己带来风险,也影响了行业走向。面对巨人平台攻城守地的激烈战斗,作为尾巴的教育分期平台不得不降低风险控制,与教育机构合作,在这场战争中处于更加积极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总行平台还是其他低调平台,在押马过程中都不自觉地降低了前端审计的风险控制,最终会导致教育现场成为高风险场所。据报道,根据以前的规定,培训机构必须向分期平台支付10%或20%的保证金,以确保受训者真正前来学习。不过当时为了抢占市场,没人提这个。而且行业通过率也从70%提高到95%。

其结果是,随着相关事件的爆发,累积的风险控制风险被推到了前沿。就连曾经的巨贷熊也在2016年底开始减少贷款额度,先后切断教育贷款等业务。巨人的陨落也成为了当时控风不严的一个缩影。已经成为教育分期巨头的百度,有钱花,但也饱受投诉和业务削减之苦。

可见,教育分期市场满足监管需求的场景、用途等条件,只是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敲门砖。对于金融企业来说,风险控制永远是最致命的武器。经过押马、监管、进入等多轮洗牌,企业如何重组和发展教育分期业务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挑战。

【/s2/】难以丢弃的有毒基因,消费金融能否守住教育的净土?

虽然近年来教育分期一直处于不断的动荡之中,但由于这种商业模式的双赢性质,企业对市场细分的热情仍然没有减弱。去年底,在教育行业迎来强监管的时候,阿里的花园依然逆势而上,正式敲开了教育分期市场的新鼓。

至于阿里的入行,巨人之间的碰撞,还是需要市场花时间去检验教育能否在净土上演。但不变的是,教育分期的净土建设需要一个个清除残留的毒基因,才能促进教育分期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交易走向淘宝。说起来,教育分期的本质是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一种商品交易,对促进消费者与教育机构的合作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在交易过程中,企业可以借鉴淘宝的交易模式,建立资金中转站或交易缓冲期,保障消费者的消费权和教育机构的销售权,降低相关风险。

另一方面,分阶段发展教育的企业应该与教育机构进行严格的双向竞争和审查。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技术作为筛选参考,从源头上切断兴趣、课程等虚假情况,切断风险的引入。让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服务,分阶段切实把教育落实到普惠金融中,为更多群体服务。

总的来说,网络教育市场的增长为花店和丰富的花卉提供了良好的场景,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进一步扩大了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但由于网络教育和教育分期平台的野蛮成长,也给市场带来了很多有毒基因。

如今浮华褪去,监管涌起,未来教育市场将顺应政策导向。相应地,教育分期平台在未来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也预示着这个场景中的教育分期平台蜜月期即将结束,进入新的阶段。对于教育的音乐来说,要想播放悦耳动听,教育分期平台需要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完善交易模式等。这样才能在教育市场的净土上健康成长。

文/刘匡微信官方账号,ID:刘匡110,本文从韭菜金融开始

标题:[科技界] 动听的“教育之歌”,消费金融们的演奏响而不悦耳

地址:http://www.heliu2.cn/xw/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