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信与富、拍卖与贷款、趣店等一批金融科技公司在美国上市,这是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上市的好年景。今年虎牙上个月在纽交所上市,平安医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目前备受关注的小米即将在香港上市,9月份在香港ipo的消息也是从美团出来的。有相当多的中国科技公司计划将来去美国或香港上市,如腾讯音乐、滴滴出行和心有。

[科技界] 巨头也好,独角兽也罢,集体“走出去”上市仅仅只是起点

事实上,这些中国科技公司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都选择在海外或香港上市。其实这并不稀奇。英美烟草的早期选择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但对于各种中国科技公司,无论大小,在美国或香港上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上市的诱惑

在内地上市和去美国或香港上市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这些区别对大多数中国科技公司来说至关重要。换句话说,一个公司想上市,前面有很多选择。只要稍微权衡一下自己的利益,谁更适合你就一目了然了。在美国和香港上市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吸引力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关键条件更宽松,上市门槛更低

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企业为什么要上市有一个潜在的共识:可以获得大量资金。之前有媒体分析过小米上市,认为小米上市会写出5500人成为百万富翁的创富神话。从这个角度来说,上市对公司和个人都有很大的好处。

但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梦想场景,国内对上市企业的要求还是相当严格的。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提取了发行上市的几个关键条件。一、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累计净利润> 3000万元;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连续经营时间已超过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

相比之下,美国证券交易所对外国公司上市有一些限制条件,但总体来说,比一些关键要求要好。比如没有盈利门槛,上市周期短(最短时间大概三四个月)。以无利文章为例。爱奇艺、、荣360、均列在亏损项下;以短上市周期为例,国内ipo总是排着队。据统计,每年有近400家企业获得证监会批准并排队,还有更多企业仍处于向证监会申请的阶段。

[科技界] 巨头也好,独角兽也罢,集体“走出去”上市仅仅只是起点

相比中国和美国,上市难度不言而喻。而且,宽松的上市条件给中国科技企业带来了两个机会。第一,他们或许能在关键发展时期抓住资本市场的注意力,一飞冲天;第二,上市后,公司不利的发展可能会逆转。一般来说,宽松的条件意味着更多的票。对于一些想飞上枝头成为凤凰的中国科技企业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二是资本市场的成熟度更高

如果条件宽松,恐怕也不足以成为中国科技企业上市的理由。另一个关键驱动力是美国资本市场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投资环境。别人害怕我就贪婪,别人贪婪我就害怕。这是巴菲特关于投资哲学的名言。

这句话其实反映了美国股市经过大风大浪发展后的多头和空头的印记,也说明美国资本市场足够成熟。对于寻求海外ipo的中国科技企业来说,成熟度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投资者结构更合理。先锋集团中国区总裁林小东最近表示,美国市场80%是机构投资者,而中国市场70%是散户。从比例来看,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意味着市场对公司的整体投资态度倾向于全面谨慎地进行调查、预测和推断,这是对上市公司的友好监管鞭策。

第二个方面是同股不同权制度的优越性。上市公司往往担心因为股权稀释而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而美国资本市场采用ab股权结构体系,b股由公司管理层持有,a股由外围股东持有。即使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仍然掌握在创始团队手中。

第三,系统的演变

吸引公司上市的原因和吸引投资一样,都是为了激发当地投资者的活力,刺激当地经济的增长。为了吸引优秀的科技公司上市,今年4月30日,HKEx宣布了新的ipo规定,正式实施同股不同权上市制度。为什么要这个节点改造自己的系统?你可以一瞥小米上市,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科技公司对同一只股票的期待权是不同的。

在上市制度改革中,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的话语权更大。《国家商业日报》的报道显示,纽约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一条非传统的上市路径,让像spotify这样的独角兽直接上市;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经过过去多次的不断改革,逐渐形成了精确的、分层的差异化上市体系。

寻求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元化,系统是定制化的,所以也要有灵活性,只有改变后的系统才能满足各方需求。从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关系来看,只有不断让自己的系统进化,吸引更多优秀科技公司的概率才会更大;从科技企业的角度来看,制度演进不仅代表了上市条件的优化,也传达了对外界的友好态度。每个公司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往往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尊严。

[科技界] 巨头也好,独角兽也罢,集体“走出去”上市仅仅只是起点

四.资本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驱动力

3月底在美国上市时,bilibili董事长陈睿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上市的原因是为了一次做一个阶段。我觉得未来可能需要更大的平台,更强的杠杆,更高的品牌认知度去做一些事情,所以要上市。

事实上,bilibili董事长的声音反映了海外上市公司的普遍预期。这种预期主要来自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资本市场高估值效应下产生的充裕现金流更明显的表现是,美国投资者习惯于对模型有意义的中国概念股给予更高的估值;另一方面,海外上市是中国科技企业的镀金品牌,不仅可以提高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还可以为国际化战略铺平道路。

[科技界] 巨头也好,独角兽也罢,集体“走出去”上市仅仅只是起点

走出去,走向公众,可能是一颗强力的药丸,也可能是一种致命的毒药

上市属于上市,上市后如何执行是另外一回事。虽然在美国和香港上市已经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一种趋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种救赎,但资本市场并不傻,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在考察企业时必然会使用成熟的方法。

截至6月4日,平安好医生1月份上市后股价已下跌20%;Bilibili第一天股价就破了;趣店上市7个月暴跌70%以上;前几天联想集团被踢出恒生指数& hellip& hellip从资本市场的习惯来看,股价的涨跌是必然的常态,但这种表现实际上是成熟资本市场考察企业后的综合选择结果。

这种考试不难理解。一方面,成熟的资本市场往往充斥着更为严谨的投资者,他们更为理性,在决定是否投资企业之前会进行专业的调查;另一方面,他们对企业信息的获取极其敏感,就像风暴过后的趣味商店被资本市场看不起一样。

资本市场永远是几个人高兴几个人难过的局面。而且从中国科技企业的角度来看,即使无利可图的企业是成功的IPO,即使资本市场一开始很看好,也可能因为企业发展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常常被冷落。这个问题没有成为上市前的负担,但可能会成为上市后最大的负担。

在美国或香港上市的公司规模不一样,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还有很多还处于初创阶段的年轻企业。如果这些企业赌对了资本市场的眼光,自然是一件开心的事,但与股票交易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高回报伴随着相当高的风险。资本市场并不总是健康的,它的各种负面影响有时可能是致命的毒药。

事实上,一旦上市,就意味着要承担一切可能的后果。上市前每个人都要有谱。赴美或赴港上市,可能会为很多企业打开一扇难得的大门,但跨过这扇门后,能否抓住机遇,把企业带上一个台阶,就看企业自己了。

上市可能只是一个起点

今年,百度、JD.COM、网易等早期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巨头纷纷表示愿意回国上市。包括百度、阿里、JD.COM在内的第一批cdr企业名单已经被多家媒体公开。显然,随着国内资本市场体系和环境的变化,中国科技企业出国很可能会回国。

对于这些可能回归a股市场的企业来说,上市更像是他们多年前找到的一个落脚点。新目标出现后,进入成熟或稳定期,有较强的资本实力面对新的资本环境。正如丁磊所说,我会把从海外资本市场学到的所有先进经验带回中国。

按照伊迪丝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上市充其量只能算是青春期。所以,上市不是中国科技企业的终点。中国科技企业在跨过上市这座大山之后,仍然面临着很多意想不到的变数,可能是新征程的起点,也可能是一场狂欢之后的烂摊子。

2012年,阿里巴巴私有化,从香港股市退市。马云给出了理由:阿里巴巴私有化可以让我们从拥有上市子公司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制定一个对客户最有利的长期计划。2015年,在海外上市的Renren.com被私有化和摘牌。2016年,奇虎360宣布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hellip退市;& hellip从上市到退市,这些公司收到了资本市场的橄榄枝,同时也被业绩预期低估和拖累。但是,退市不一定意味着失败。有时候这种无奈和妥协可能有助于公司赢得更有希望的未来。

[科技界] 巨头也好,独角兽也罢,集体“走出去”上市仅仅只是起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企业的管理团队确实有上市是终点的想法,在接受了资本市场的友好浴后,要么退休,要么退休后回国。这是个坏主意。不知道科技企业第二个春天的活力会在哪个节点蓬勃发展。那些已经走出去或者即将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国外市场强大的资金关注和帮助下获得巨大的推动力,使自己的肌肉越来越发达。面对千变万化的资本市场,或许我们可以多想想“以不变应万变,以企业的阶段目标为不变”这句话,或许我们可以在这无尽的旅途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宝藏和真知。

[科技界] 巨头也好,独角兽也罢,集体“走出去”上市仅仅只是起点

正文/刘匡微信官方账号,ID:刘匡110,本文是ft中文网第一篇

标题:[科技界] 巨头也好,独角兽也罢,集体“走出去”上市仅仅只是起点

地址:http://www.heliu2.cn/xw/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