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已经成为热点。
近年来,冷链物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物流领域的蓝海。随着冷链物流的日益普及,2018年上半年,许多巨头公司频繁在冷链上移动。
比如顺丰和美国物流巨头夏回宣布成立冷链物流合资企业;京东物流与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空分公司启动全球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合作;给阿里巴巴的冷链物流地图添加驯鹿冷链;在腾讯和阿里巴巴o2o餐饮分销平台的支持下,美团和饿了么也开始布局短途冷链。
根据这种情况,冷链物流应该处于繁荣的局面,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进程一直不理想,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冷链物流的路障:冷库的配送、成本和人才
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以冷链物流的几个常见指标为例,中科院院士周元曾介绍,从流通率来看,国外基本达到85%以上,中国只有19%;预冷方面,我国预冷果蔬比例一般为10%,而国外则高达95% ~ 100%;在美国,平均每500人拥有一辆冷藏车,而在中国,同级冷藏车的平均数量为1.8万人。
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的冷链物流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并不容易。要知道,阻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至少有三座大山。
第一,冷库分布不均。据搜狐报道。华东地区的冷库容量已占全国冷库总容量的近46%,其中山东、上海、江苏发展迅速,冷库容量处于前列。这样,冷库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有可能是部分地区没有建冷库,导致这个地区的消费者享受不到冷链的服务。
以太古冷链为例,其商业模式是仓储式,必然会在一些城市设立冷库,提供一些冷链物流服务。从太古冷链官网了解到,太古冷链的冷库大部分分布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少数位于华北和西南地区,这必然导致华北和西南地区享受的冷链服务质量较低。而且我国冷链物流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冷链运输能力的不足可能会扩大冷库分布不均的弊端,导致企业无法充分发挥其仓储能力。
第二,冷链的投入成本高。冷链物流不仅是简单的冷藏,而且是适当的恒温状态,必然比常温物流运输成本高。但是,冷链物流的成本不是单一的物流成本,还需要从产品质量的源头考虑产品成本,以及不同物流服务质量造成的商品损坏和商品差异的综合成本。
据搜狐报道。com,国内生产果蔬的内陆省市冷藏能力相对较低,导致冷链物流的生产源头缺乏预冷,导致源头断链。果蔬运输如果在源头断货,在运输到目的地时可能无法保证果蔬的质量,导致果蔬运输成本增加。
而且从冷链物流的产业链来看,中下游的冷链存储和流通环节会增加冷链运输的成本。比如根据互冷联盟的说法,冷库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1万吨冷库的建设成本预算高达4210万元,年度运营成本预算高达1404万元。可以说冷链物流的综合成本还是很大的。据搜狐报道。数据显示,我国常温物流运输的利润率为10%,而冷链物流运输的利润率仅为8%。但这并不是高利润率,也没有大幅度改善降低冷链物流高成本的现象。
第三,冷链物流人力资源短缺。要知道冷链物流的技术要求很高,包括冷链运输设备和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都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根据中国物资教育培训联合会主任教师郭兆明掌握的物流行业人员数据,我国每年有20万物流院校毕业生,但每年新增物流岗位多达130万,尤其是冷链物流人才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岗位的需求。
中国物资联合会冷链委员会秘书长秦曾表示,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过快,专业人才紧缺。而国内能持续为企业输送冷链物流人才的相关院校很少,更多的员工只能从基础开始培养。时间过长,导致冷链物流人才短缺。换句话说,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速度与物流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限制了冷链物流的发展进度。比如安信达、冷链背心等有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都无法避免冷链物流人才的短缺。
从以上可以看出,一系列问题仍然给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很大障碍,导致冷链物流发展缓慢。
但与此同时,三个机会正在帮助冷链物流向前发展
虽然冷链物流的发展存在诸多困难,但仍有许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但是还是有企业愿意涉足这个领域,说明冷链物流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第一,提高冷链标准化。冷链物流不容易标准化,尤其是冷链前端标准化,其中要考虑食品安全。比如对于海产品的运输,大部分人认为鲜活,导致很多水产品只能靠活体运输,无法实现标准化,容易导致2016年底北京各大市场鲜活水产品被清除等食品安全事件。
因此,所有冷链物流企业都需要严格控制运输的产品,以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而像顺丰这样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将冷链服务延伸到前端,在前端提供优质的冷藏条件,然后通过高速渠道交付给用户,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如果整个冷链物流企业能够提高运输的标准化,就可以帮助行业的发展,使其向前迈出一大步。
第二,尽量分散,预仓。随着新零售、零售革命等新概念的出现,可以看出商业模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因此,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尝试分散化和预仓储的模式。毕竟去库存可以带动商业模式的改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投入。
Boxma先生创始人后羿曾经说过,集中物流必须有一个最优规模的临界点。过了临界点,效率会降低,成本会增加而不是减少。所以,博克斯马现生店都是仓储。对于冷链服务提供商来说,分布式仓储或小型微型仓库也可以用来缩短交货时间和降低成本。
第三,构建冷链生态系统。对于冷链物流的大型企业来说,主要是改善供应链的服务,这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据搜狐报道。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咸宜供应链已经整合了企业生态和产业生态,从单一的冷链运输发展成为供应链服务平台。咸宜供应链通过在中国七个主要地区设立三个温控园区和25个前端仓库,为客户提供仓储、配送加工、检验检疫和保税服务等综合服务,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配送中心、中转中心、个人电脑和电子商务网络。
要知道咸宜供应链在前端提供冷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产品腐烂的发生,其完善的网络布局可以规划出相对快捷的运输路线。从这两点来看,咸宜供应链不仅可以实现降价和提速,还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谓两全其美的好方法。由此可见,构建冷链生态系统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良好方向。
综上所述,冷链物流的发展空空间还是很大的,所以有更多的人想分一杯羹,企业也应该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明确行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s2/】面对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冷链物流将面临哪些挑战?
据中国商业研究院预测,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接近3000亿元。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4700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是光明的,但面对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企业在布局冷链市场的同时,也将面临来自冷链物流的各种挑战。
一方面,冷链物流企业正在打自己的仗,缺乏整合能力。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小且分散,市场上大约90%的冷链物流企业是区域性的,集中度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没有一家冷链仓储企业能够面向全世界甚至全国。要知道发达国家的冷链企业大多采用合作的方式,分工明确。然而,国内冷链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大多是独立作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容易拖累冷链物流业的整体发展进度。
据搜狐报道。com,2017年全国前15家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中,供应链类型最集中,仓储类型和配送类型相对较少。但无论是供应链型还是运输型,其发展基本都是独立的,很少沟通合作。JD.COM、顺丰等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自然会把自己的旗帜放在需求强的地区,而忽略其他地区,导致需求大的地区建设更加同质化,而其他地区没有冷链可用。
国内冷链物流要想赶上国外的发展进步,企业应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发展合作关系。然而,如何找到它们之间的利益平衡需要企业不断探索。可以说,这是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另一方面,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对硬件水平要求很高,比如卫星定位、物流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定运输车辆的位置并监控整个过程的温度。然而,我国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冷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比如一些大型企业的冷链运营人员大多是从普通物流转行过来的,不仅对冷链的特点不熟悉,对冷链物流的运营要求掌握程度也较低。
要知道信息化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信息化水平不提高,冷链物流可能会出现信息堵塞、资源配置等问题,导致冷链物流全过程透明度不足,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运输效率。因此,冷链物流企业要想提高运营效率,如何提高信息化水平是一大挑战。
综上所述,在冷链物流市场和企业高速扩张的同时,行业内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未来不仅有机遇,也有许多挑战。冷链物流行业要想成长和发展,就需要突破目前的瓶颈。只有这样,冷链物流行业才能蓬勃发展。之后让人好奇,期待冷链物流会有什么表现。
正文/刘匡微信官方账号,ID:刘匡110,此文启动创投网[/s2/]
标题:[科技界] 冷链物流虽抢手但也有瓶颈,未来路在何方?
地址:http://www.heliu2.cn/xw/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