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短期高峰,往返火车票很难买到。
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显示,2019年春运高峰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133亿人次,增加旅客3176万人次,增长8.3%,平均每天1033万人次,创历年春运高峰新高。现在打开铁路12306手机应用查询火车票剩余信息,很多热门春运线路的票都卖光了。
春运高峰的购票问题催生了很多第三方购票平台,智行火车票、铁友火车票、高铁管家、网易火车票、猎豹主人等等。尤其是今年12306大动作!第三方票务软件被屏蔽,网友评论爆棚。据央视财经报道,第三方软件的相关机器功能已被识别和限制。即使用户花钱购买加速服务,购票成功率也永远不会和各种抢票软件显示的一样。
12306禁令只是导火索。本来第三方售票平台看起来是为了抢更多用户的火车票,但是在抢票的过程中遭到了很多批评。
无故退款,重复扣款,第三方票务平台经常被诟病
刚推出的时候,第三方票务平台并不收取任何费用来吸引用户。后来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第三方票务平台开始考虑变现。但是第三方票务平台在实现现金的过程中的运营模式给很多用户带来了一些不愉快的体验。
新民晚报报道说,这些平台上有无故退票的案例。即用户在平台上参与抢票时,系统显示抢票成功后,付款完成后退款,显示抢票失败。这给购票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究其原因,是有一个周转过程,即第三方售票平台不具备直接为用户出票的能力,所谓的第三方售票只是在12306售票网站上为用户购买火车票之前存储用户的购票信息。
在这个周转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不合理退款。比如在第三方平台购买同一列车的用户较多,系统可能会在剩余车票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为付费快的乘客购票。因此,同样表现出抢票成功的用户可能会因为支付速度慢而被无故退款。
同时,据新民晚报相关报道,平台仍有重复扣款。也就是说,用户在第三方平台购票后,会从12306平台和第三方平台重复扣款。虽然反复扣款会在联系第三方客服后返还给购票用户的账户,但这给用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新民晚报报道平台支付加速包比较棘手。第三方票务平台一般都有不透明、不对称的抢票加速信息。当用户在平台上参与抢票时,平台会评估一个抢票成功率,但是这个成功率并不可靠。就算买了加速套餐,也不能保证能买到票。
有人认为抢票加速包其实是在原票价基础上加价换手的第三方售票平台,所以似乎和黄牛倒票没有本质区别。有人认为第三方售票平台通过其技术优势频繁强行刷票,反复插队,所以刷完剩余票,比普通售票早买。
此外,支付加速包还涉嫌隐瞒收费,表现为第三方票务平台在为用户查看支付加速包时,没有提前告知或提示支付相关信息。一般系统会绑定销售,默认会添加抢票套餐。所以很多时候,用户已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了付费加速套餐,并且支付了更多的钱。这让第三方票务平台看起来不那么光明正大,也难怪会被用户诟病。
然而,虽然我们知道平台在这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每年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这表明平台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其性质无法改变。
为什么第三方票务平台很难改变?
事实上,第三方票务平台和自身的运营模式有很大关系。第三方售票平台本质上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在线排队购票,所以只有在12306发售门票时,才能实现第三方售票软件的售票场景。第三方购票更多的是扮演中间商的角色,有互联网黄牛的意思。
之前在网上购票没有实现的时候,为了买到春节回家的火车票,大家都挤在大火车的售票处,有的甚至在火车站摆起了铺,誓不买票不罢休。在没有互联网买票的那些年,黄牛最活跃。他们出售门票,以正常价格购买,然后以高价转售。
第三方票务平台通过加速服务帮助消费者购票,并从中赚取服务费。物有所值没有错,但是很多时候,消费者只要买了加速套餐就买不到票了。第三方票务软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与两个方面有关。
首先,因为第三方售票软件不是售票软件,所以在为用户抓取火车票时有一定的滞后性。而这种滞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第三方票务平台作为票务代理,没有放票的权利,所以第三方票务平台的业务全靠12306。只有12306发布,第三方售票平台才能抢票。如果12306没有票,你加几百个加速包到第三方售票平台也没用。
其实如果不省时省力的话,在第三方售票平台抢票可能还不如用户自己盯着12306快。因为第三方票务平台的剩余票务信息需要按照12306的趋势进行更改,也就是说第三方票务平台和官方的12306还是有一定时间差的。
另一方面,第三方抢票平台在改变购票思路上,流动性似乎也非常落后。第三方售票平台在为用户抢票时,只关注用户选择的列车的座位类别。当用户选择的车次作为一个类别售罄时,第三方售票平台不会为用户做任何改动,不会购买同一车次的其他类别座位,也不会采取补票的策略购买同一车次前往其他目的地的车票。第三方售票平台不抢票,也不会通知用户,而是继续为用户抢票,直到火车启动。
即便如此,第三方票务平台也不能保证给用户抢票。虽然有些用户加了很多加速包,抢票的概率可能会飙升到80%以上,但这80%的概率可能包含了很多水分,最终能否抢到票还是未知数。这给用户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用户选择继续等待,将面临买不到票的风险;如果选择离开,支付的服务费就浪费了。
其次,服务导出后需要太长时间才能返还成本,难以实现业务。第一,目前第三方票务平台实现现金的方式比较单一。目前,第三方票务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用户购票时产生的平台服务费。
如果12306切断所有第三方票务平台的触角,即使第三方票务平台技术更高,也无法出票。另外,淡季火车票足够的时候,大家为了避免服务费,会选择直接在12306上买。第三方票务平台赚钱机会少。最近12306进一步加强了对第三方票务软件的技术限制,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其次,第三方票务平台返程周期长,表现为平台一直在导出服务,但平台导出的服务并不是都是付费的。平台上还是有大量用户买不到票。如果他们拿不到票,平台会全额退还票价和服务费,平台会将这些用户输出的服务作为志愿者对待。
再者,如果一开始就拿到票,平台自然可以享受到用户的服务费,但是有些用户直到晚点发车才拿到票,也就是说平台对用户的服务会一直持续到火车发车。即使你最终拿到了门票,收了服务费,这段时间的很多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可能也很难用有限的服务费来补偿。
一般来说,由于实现模式的限制,第三方票务平台只能提供第三方票务服务,但不完善的模式和技术使其缺乏服务能力。
第三方票务平台要在口碑上下功夫
那么,如何根除第三方票务平台的通病呢?事实上,只要第三方票务平台还在代理,这些病是治不好的。但是第三方票务平台想要寻求更好的发展,可以从其他方面尝试。
一方面,第三方票务平台要寻求更健康的变现渠道。比如平台会发展成非营利服务,带动平台流量。平台流量达到一定量后,可以通过广告合作的形式收获流量红利。如果第三方票务平台选择这种开发模式,已经占了优势。
因为第三方票务平台这几年积累了很多用户,所以目前有一定的量。在这个用户量基数上,一旦平台把带加速费的抢票服务变成公共服务,这个基数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毕竟免费服务戳中了用户的兴趣。
另一方面,平台的票务模式应该更加透明,给用户一定的信任感,提高平台的信任价值,建立平台的良好口碑。用好的服务帮助用户养成在平台抢票的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平台用户就变成了平台的依赖者和粘性用户。
有了大量的粘性用户,第三方票务平台的ota之路可以轻松很多。换句话说,第三方票务平台要想破除ota魔咒,就要多从用户口碑上考虑。只有用户才能获得有效的ota破解咒语。
一般来说,如果第三方票务平台都盯着那碗汤,结局可能不会太好。第一,官方渠道12306存在。第二,火车票的供需不平衡不是第三方售票平台能解决的问题,甚至12306也解决不了。所以,第三方抢票平台还是尽快看清现实,尽快策划更大的商业地图为好。
正文/刘匡微信官方账号,ID:刘匡110,此文启动创投网
标题:[科技界] 今年春运抢票软件们突然不灵了?诟病其实由来已久
地址:http://www.heliu2.cn/xw/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