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根新华社

[最美丽的奋斗者]

九月的广州,依旧是夏日的景象。位于天河区巫山路的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里的紫荆花依然郁郁葱葱;波光粼粼的洪泽湖上有很多早读和早操。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校园里只有一个人陪伴着中国农民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老校长卢永根。

卢永根1930年出生于香港,1936年开始在香港月华中学附属小学学习,并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抗日战争时期,战争的残酷使卢永根的民族意识觉醒。

初中时,认识了中学的语文进步教师中(小野),并被介绍到培桥中学读高中。在卢永根看来,培桥中学的三年是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三年里,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

1952年,作为华南农学院第一批学生,他结识了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丁颖先生。跟随老师未竟的脚步,继承了丁颖生前收集的7000多个野生稻品种,然后逐渐扩大到1万多个稻种资源,成为我国稻种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

即使在退休后,卢永根对水稻研究的热情仍未减弱。2000年前后,卢永根和他的学生根据文献资料,前往广东高州、佛冈、濉溪、博罗、惠来等地收集资源。野生稻多分布在山顶、水泽等人迹罕至的地方,很多地方只能步行。那时,卢永根已经70岁了,但仍然精神奕奕。山很高,没有路。最后,卢永根筋疲力尽,但仍然坚持要去现场,所以学生们支持他,慢慢爬了上去。在旧照片中,卢永根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扶着树,他在野生稻旁边很开心。

[科学技术]“布衣院士”卢永根:唯愿稻香飘遍祖国大地

卢永根一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他领导一个研究水稻杂种不育性的团队,与助手张贵权一起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概念,以及利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思想,被业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较为完整、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自1983年以来,卢永根担任华农校长已有13年。与此同时,他打破了学校面临的人才缺口的困境,为有前途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的世界。作为一名老党员和老教师,卢永根也用他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染着他的研究生、青年教师和出国留学和访问的学者。刘耀光,华农知名教授,2017年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当年在卢永根任教。在日本留学后,他在那里工作了几年。卢永根给刘耀光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把他介绍给学校。经过卢永根的多次来信,刘耀光终于在1996年回到华农,致力于科学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温思梅、彭心祥在内的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他的激励下,放弃国外的繁华生活,回到祖国,来到华农,成长为各自研究领域的骨干。

[科学技术]“布衣院士”卢永根:唯愿稻香飘遍祖国大地

2017年3月,院士和夫人许教授将毕生积蓄共计880多万元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并成立了支持农业教育的“许教育基金”。这是华农建国108年来最大的个人捐赠。

许多老一辈的中国农民永远不会忘记,1984年的晚上,卢永根在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草坪上向全校学生做了一个三小时的报告——“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如果我今天的讲话能像一束小火花一样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火焰,并产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的热情,那就是我热切期待的。”

标题:[科学技术]“布衣院士”卢永根:唯愿稻香飘遍祖国大地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