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大的老师”——追忆著名考古学家苏白
苏白主持创建了完整的中国考古学课程体系,新中国所有的文物考古学家都是由于先生教授。
——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化学院悼词
2001年,苏白在北京大学博士班讲授《历代名画》。 留声机
今年北京的冬天似乎格外漫长,寒冷而且没有雪。严寒中,中国考古学的一位创始人离开了我们,即北京大学高级教授苏白。不久前,这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因病去世,享年96岁。
苏白领导创办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并在北京大学任教70余年,为新中国的文物考古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在2016年5月举行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苏白获得“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肯定了他对中国考古学的杰出贡献。
但是对于苏白来说,这些荣誉称号并不重要。在他看来,他是“北大的老师”。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苏白的学生、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张仲培称赞苏白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能够整合各领域的知识。
从1950年开始,苏白开始进行实地调查和发掘工作。1951年至1952年主持发掘河南省蔚县白沙镇三座北宋墓葬,并于1957年发表《白沙宋墓报告》。《白沙宋墓》虽已出版60余年,但在学术界仍有影响。
1947年,苏白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整理珍本时,从苗临摹的《永乐大典》残卷中,发现了《大金西京梧州山重建大石洞寺碑》一文,这是云冈石窟研究史上一个不为人知的文献。
基于此,他撰写了《大金溪经梧州山重建大石鼓寺碑补正注》一文,开始了他对石洞寺的研究,这也是苏白佛教考古的第一部作品。
尽你作为学者的职责
在学术研究领域,只要没有足够的材料说服他,苏白是不会轻易改变看法的。
据他的学生、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化学院院长杭侃教授说,苏白只是在“尽一个学者的职责”。
从1938年到1945年的八年间,京都大学、水野清一世和常广民雄等学者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他们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时日本学者对云冈石窟研究的最高水平。而苏白则通过文献与考古实践的结合,对日本学者的云冈分期方法论提出质疑。
常光熊敏自然对苏白的观点不服气,两次写文章反驳。1982年,苏白回复了日本学者的问题,并证明了所用文件的真实性。最后,常广民熊承认:“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苏白教授的推断应该是正确的。”
这场争论最终确立了由中国历史考古学家创立的中国窑洞考古的学术地位,苏白也被公认为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
对于文物保护,苏白充满了温情和关怀。2009年,苏白得知,由于水电站的建设,西藏芒康县的盐场可能会被淹没。在他生日的时候,他立即给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继祥写了一封长长的、诚挚的信,为当地的文物保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最后这条古老的茶马古道上千年的盐田风光得以延续。
考古骨干大多是他的学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光凯曾感慨地说:“新中国的考古骨干大多是他直接或间接的学生。”
1983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成立,苏白任系主任。
苏白以对学生要求严格而闻名。安家耀,1979年研究生,著名考古学家,跟随苏白考察石窟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还记得“(Follow先生)每天都要写记录,要画图,老师还要收集记录改正,甚至还要批评字迹不正”。
被誉为“敦煌女儿”的范进士,在参加苏白带领的野外实习时,第一次来到莫高窟。她说:“我来敦煌是想利用老师传授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004年,苏白因身体原因停课。2010年,他把自己所有的书都捐给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共计一万多册,其中不乏珍贵的线装书和石刻拓本。
(此版本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
标题:[科学技术]“我就是个北大的教书匠”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