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提供/视觉中国

最近几天,关于“泰空探索”的讨论已经从航天科技领域蔓延到普通人的生活。今年2月6日,随着一辆红色特斯拉电动跑车,世界上现役最强大的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升至火星。这是一个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来自由马斯克创立的美国私人公司spacex。另一方面,中国是否也有火箭可以重复使用的技术?未来民间资本会参与空间研究吗?两位NPC代表对此发表了看法。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有潜力赶上美国

张柏楠,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所载人航天器系统总设计师。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所载人航天器系统总设计师、光学舱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spacex的“泰空探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项技术的发展能否有效降低运载火箭的成本。虽然技术有所突破,但还不成熟。但中国的一次性运载火箭相对便宜,如果能继续投入精力和人才进行“可重复使用技术”的研发,就有赶超的潜力。相反,当国外相关技术趋于成熟时,中国将面临航天领域的威胁。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降低成本是民用航天市场发展的关键

《北京日报》:你如何看待马斯克的“泰空探险”?

张柏楠:第一,载人航天未来走向民用化、商业化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这是我们所期待的。第二,目前载人航天技术本身的发展趋于成熟,不像早期风险比较大,商业效益比较小,商业投资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很难说一定很赚钱,但正因为如此,很多企业进入了这个市场。第三,客观来说,要走商业航天之路,最根本的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成本降低了,民用载人航天的市场肯定会上升。这也是马斯克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和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获得关注的原因。当然,我国现在也开始进行类似的探索。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北青报:这样的探索会威胁到中国航天领域的发展吗?

张柏楠:这次探索的影响主要在于其运载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技术。这项技术极具破坏性,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但我觉得这项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火箭都是回收的,因为回收受到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这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第二,这项技术在使用时风险仍然很大。虽然有回收成功的案例,但回收成功的数量不是很大,回收成功后再利用的数量很少。所以我觉得这项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还处于可靠性积累阶段。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民间和商业资本进入太空是好事

北青报:可复用技术是什么意思?

张柏楠:可重复使用技术有降低运载火箭成本的潜力,但还不成熟,效益还没有发挥出来。需要注意的是,Musk的运载火箭得到了美国政府和nasa强有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相对而言,中国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具有价格相对较低的优势。如果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我们有信心赶上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先进水平。不然国外技术成熟了,到时候就受到威胁了。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北青报:航天科技行业对民间资本是什么态度?

张柏楠:民商资本进入太空,有利于航天事业的发展。航空航天本身有许多商业运营的领域,如商业通信卫星。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更多的领域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如遥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China/きだよ理工学院响应国家号召和市场需求,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商用遥感卫星系统和全球移动宽带卫星互联网系统,为国家经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市场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已经发射了四颗商业遥感卫星,可以提供分辨率为0.5米的高分辨率图像。全球移动宽带卫星互联网系统可以为城市、乡村、野外、沙漠、海洋和山区的移动终端和商用手机提供宽带通信和互联网接入服务。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计划在2022年左右建造中国空站

北青报:中国载人航天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什么?

张柏楠:空实验室舞台已经成功关闭。空站的发展正在按计划进行,计划在2022年左右在中国建设空站。

北青报:如何回应外界关注的中国登月计划?

张柏楠:载人航天探索是载人航天的重要发展方向和领域,也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和支持前期研究。载人登月应该是我们的短期目标。已经满足了许多技术条件,并进行了一些初步工作。如果能得到足够的支持,我们有信心尽快实现载人登月的中国梦。

北青报: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与国外相比如何?

张柏楠:从1992年进入载人航天领域以来,个人的一个体会就是,与国外相比,我们已经从最初的“跟跑”状态逐渐转变为现在的“并排跑”状态。当时主要看国外做什么,跟着做什么。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很少有人能帮忙解决,包括一些稀缺的原材料。然而这几年明显不一样。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和国外一样。航天相关科技发展迅速,中国教育的发展也为中国科技创新培养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我相信,未来几年,我们的很多航天领域都将从“跟跑”转向“并排跑”,航天器领域也将与世界同步。新一代航天器的能力和指标将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为建设航天强国做出我们的贡献。

中国的载人航天已经转向应用

北青报:航天科技人才培养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张柏楠:挑战还是蛮大的。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提倡创新。航天作为一个高科技产业,吸引了大量渴望航天的年轻人加入和创新。然而,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行各业都可以创新。相对来说,航空航天已经不再“出众”,没有以前那么有吸引力了。此外,航空航天正逐步转向商业化。不仅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一些商业公司和大学也在从事航天研究,因此它们之间的人力资源竞争加剧。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当然,我们主要靠事业来吸引人,留住人。作为航天工业的主力军,我们欢迎有兴趣为中国航天工业做出贡献的年轻人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技术研究院工作,那里有最广阔的舞台。

北青报:此前,杨利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已经开始,或将从大学生中选拔,学历要求提高到研究生。为什么选择宇航员的条件会有这样的变化?

张柏楠:这其实揭示了一个方向:中国载人航天实际上已经转向应用,而不仅仅是实验。在最初的试验阶段,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航天飞行员,许多是空军事飞行员。

我前面说过,计划2022年左右在国内建0个站。building/きだよ 0站的概念是什么?它相当于国家台空实验室。实验室不仅仅是专业宇航员的工作,所以需要很多非常专业的人才。一个是与具体实验项目有关的科学家,他们去泰空直接进行相关实验;其他人是工程师,他们主要是从那些建造宇宙飞船和空站的人中挑选出来的,负责空站的维修和保养。我相信,未来将会有第四种类型的宇航员,即“泰空游客”登上空站。不过要根据以后的运营计划来考虑。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文和照片/记者张雅

中国的技术一次可以推出十多辆特斯拉汽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所所长刘志让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所所长刘志让,与火箭打交道几十年。今年2月,美国的马斯克用运载火箭将一辆特斯拉汽车送往泰空。刘志让一直在关注这个消息。“特斯拉的举动让世界航天工业感到了紧迫感。刘志让说,尽管中国现有的火箭技术一次可以向Tai/きだ发射10多辆特斯拉。

希望中国的重型火箭早日建立

北青报:你这次带的议案是什么?

刘志让:我这次提出的议案,主要是希望国家支持以重型运载火箭为代表的新能源的研发。因为重型运载火箭是航天力量的重要支撑,也是大规模利用空之间资源的基础,也是进行深空探索的前提。只有尽快建立和发展重型火箭,并在2030年实现第一次飞行,才能支持中国航天大国实现进入空、载人登月、载人火星车等硬目标。,支持中国在2030年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在2045年全面建成航天强国。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北青报:你说的重型运载火箭是什么意思?

刘志让:希望加快发展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即重型一级发动机)、220吨氢氧发动机(即重型二级发动机)、25吨氢氧发动机的重型三级发动机。到2028年完成所有发动机的研制,2030年助推重型运载火箭首飞。如果项目建立成功,预计2020年前满足整机测试条件,2025年进入样品阶段。

北青报:这种重型运载火箭能运输多少货物?

刘志让:中国现役最大火箭长征五号的近地面运载能力为25吨。如果一辆特斯拉汽车是2吨,它可以一次运输超过10辆特斯拉的上泰空,而重型运载火箭的近地运载能力是140吨,月球转移能力是50吨。当时我们送几十辆特斯拉上去没问题。

火箭回收应考虑成本效益比

《北京日报》:我们注意到马斯克不仅把车送到了泰空,还进行了多次火箭中心助推器的回收试验。很多网友称之为“黑技术”。现在国内有类似的研究吗?

刘志让:开玩笑,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火箭助推器的回收。我们主要考虑火箭回收是否具有最佳的性价比,因为也存在风险、可靠性低等因素,很难计算是否具有经济上的性价比。这里还想提一下,我国的火箭非常安全,我们的失败率是世界现役火箭中最低的。

北青报:我们现在掌握火箭回收技术了吗?

刘志让:我们其实有一定的技术储备。火箭回收有许多技术要求,包括回收后的维护、测试和更换。我们目前的计划是在现有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发动机再利用技术的改进研究,以实现2025年左右着陆区可控回收和部分再利用的目标。以新研制的火箭构型为基础,开展液氧和碳氢发动机再利用研究,2030年实现两级运输系统完全再利用的工程应用。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计划建造一个无人值守的月球研究站

北青报:中国的探月工程近几年会有哪些规划?

刘志让:中国现在有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然而,去年长征五号远程火箭发射时,出现了飞行故障。经过分析,我们找到了原因。两个核心一级液氢液氧发动机其中一个出现了偏差。现在故障已经归零,今年年底将恢复发射。长征五号发射后,不久将发射一颗新的嫦娥探月卫星,届时将实现“盘旋后退”中的“返回”步骤。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北青报:中国的探月中长期规划是什么?

刘志让:在月球探测方面,我们的任务目标是在月球极地建立一个“月球科学研究站”。从2021年到2030年计划了四次任务,计划在2030年前建立一个无人值守的月球研究站。第六航空航天研究院的各种发动机和多类型姿态控制发动机将支持多类型空飞机,如着陆器、月球轨道器、中继星、飞跃探测器和推进舱。

北青报:我们的火星探索计划是什么?

刘志让:在深空探测方面,国家计划在2020年前后进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实现“绕飞、着陆和巡逻”,并在2030年前进行火星取样和返回任务。

《北京日报》: 空站在中国的发射有何新进展或新计划?

刘志让:中国将在2022年前后为中国人民建设第一个空站,目前发展进展顺利。中国的空站完全建成后,它是一个总重量近100吨的大型组合,已经在轨道上运行了10多年。届时,中国将成为拥有空站的第三个国家。以后先推出核心模块。核心模块入轨后,我们将完成相关任务保障的平台测试和技术验证。之后,我们将分别发射实验模块一和实验模块二,并与核心模块连接,形成一个空站。在空站在轨运行期间,载人宇宙飞船将提供客运,货运宇宙飞船将提供补给支持。空空间站完整的动力系统中有102套不同的发动机,全部由第六航空航天研究所开发。

[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文和照片/记者付伟·孔令奇

标题:[科学技术]代表热议航天发展:中国火箭能否赶超“马斯克”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