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赵正国院士

中科院院士赵正国有一个习惯,上课前把手机放在办公室,走路的时候放在包里,“免得一直看”。

然而令他困惑的是,年轻一代似乎无时无刻不被手机“绑架”,甚至吃饭走路。他甚至听人调侃:“现在的中学生都是网上的,没时间面对面谈恋爱。”

在赵正国看来,在这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背后,暴露出基础教育的不足——中学是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中学生需要学会自律。

回想起来,中学时代的赵正国比同龄人更懂得自律。“文革”期间,教室可以自由进出,但他每次都坚持坐在前排;周末,同学们都上街玩,他却躲在家里拿着书学习;尽管他在农村努力工作,但他仍然用一盏豆子大小的柴油灯来埋葬他的第一次夜间阅读。

正是有了这种品质,他才成为中学教师和工作者眼中的“未来大学生”,使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不得不违背老师的意愿放弃文学理论

1956年,赵正国出生于湖南泾县。夏商时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名城,一度成为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商业中心。

小时候,父亲在离家90英里外的一家偏僻的水产公司工作。爸爸偶尔回家,让他教他怎么在木地板上写字数数。

赵正国的中学时代是在当时县城的泾县二中度过的。

初中“学得很少”,赵正国曾经“把数学、科学、化学课本的知识全部背下来”。很多年后,他想起化学课上老师教的肥皂制作全过程的化学式。

印象最深的是高中阶段。恰逢邓小平复出,一些来自分散农场的大学生登上了讲台。

中国教师段志强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在经历了一个特殊时代的挫折后,他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

原来赵正国不在这个班。高一第一节课,老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要有志向。赵正国路过窗前,被深深吸引。年纪轻轻,他就鼓起勇气说出了心里话,“我要来这个班”。

语文老师专门给学生布置了作文《一张白纸》,鼓励他们在写作中驰骋。

开学几周后,赵正国把数学课本上的题都做完了。数学老师胡知道后,送给他一个小火炉。胡发现了文革前的课本,经常在课后把当时课本上没有的“排列组合”知识教给赵正国。老师希望培养他去北大清华。

经过学习,赵正国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30岁的体育老师尹华章可谓“体艺双馨”——他在湖南省体操比赛中获得奖牌。在练习后,他通过阅读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书籍来教一群学生。他的油画也很好,荆州大桥十几米高的毛主席像就是出自他的手。

经常踮着脚小跑的老师成了学生的偶像。赵正国是学校乒乓球队、田径队、体操队的成员。相对来说,乒乓球是赵正国的强项。赵正国等三名少年击败了在北京集训一年的二炮乒乓球队,一度成名。

当时课外读物很少。因为一个同学的父亲在县文化馆工作,赵正国总能借书读。

他能流利地背诵诗词和毛主席语录,还能读懂林、元、飞虎队、湘西然而、平原枪林弹雨等红色经典。《林袁》中的等正义形象使他记忆深刻。“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技能,都有相同的目标”。

本来语文老师想让赵正国去学文科,经常在课堂上展示他的作文作为范文。然而,他的个人命运却被一张突如其来的大字海报“海外家属(赵正国之母)刘如英”改变了。赵正国才知道,他有一个早年被国民党逼迫的叔叔——他不能学文学,不能从政。

赵正国立志学科学,将来成为科学家或工程师。

后来语文老师理解并支持了寄予希望的学生。赵正国高中毕业下乡时,还特意让人给赵正国带了一套学数学、学科学、学文化的书,让赵正国印象深刻。

"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再多的智慧也无济于事。"

中学时代的赵正国已经表现出很强的自律性。

文革期间,学生可以自由进出教室,很多人出去玩,但赵正国从不逃课。当时他个子矮,每次都坐在前排。

他把课程表贴在家里的墙上,然后根据课程表安排好自己的预习和复习时间。即使是回家的老师也惊讶地看到了精心的规划。

周末,青春期的男生穿着刷白的回力鞋上街玩,赵正国从不参加。

让年轻的赵正国暗暗高兴的是,他和一群男生交了体育朋友,“学习时从不被打扰,在外面也从不被欺负”。

除了自律,“父母的言行举止很重要”。

小时候有个邻居在县委大院的池塘里抓了一条鱼,藏在鞋子里让赵正国帮忙偷偷带走。没想到,赵正国被母亲抓了。回到家,赵正国被罚跪被柳条打屁股,还得写检讨。

邻居养了一群鸡。赵正国很好奇他们是怎么飞的,就抓了一只,从他家对面的楼里扔了出去。小鸡掉在地上被杀死了。妈妈让他写检讨,然后带他去邻居家当面道歉。

就像现在的网瘾少年一样,赵正国沉迷了一段时间的乒乓球,甚至躺在床上就想着“怎么发球才能多旋”。

他还记得,半夜的时候,我妈戴着一千多度近视的眼镜,在煤油灯下伏案学习写字。一个假期,赵正国和其他几个体操队的学生练了几天体操,放松了学习。一天晚上,他看到母亲留的纸条,上面写着:“小青(注:赵正国的外号),你要自觉学习。”一条消息让赵正国感受到了母亲热切的期待。

自律的背后,“我们需要梦想的支撑”。

高中毕业后,赵正国成了一名去农村的知青,日复一日开始在农村工作,但赵正国始终拥抱着“大学梦”。他晚上点了一盏黑色的柴油灯,坚持做题。有人来了,他不得不赶紧躲起来,因为怕被人指责对种地不放心。

1976年,赵正国在湖南怀化303厂当了一名车工。下班后,他借了一本关于微积分的书,把公式写得宿舍墙上到处都是,几个月之内自学完了所有的知识。

高考复试迎来了蛰伏精力旺盛的赵正国的黎明。他先是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但考上了现代物理系。带着木箱和工厂工作服,赵正国去报到了。那是他第一次出国旅游,却从一个小县城踏入了全国最好的科技大学。

中学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培养严谨的作风。

赵正国在CERN工作的故事广为流传。

他负责一个大型粒子探测器的组装测试。他做了一个详细的清单,从一个螺丝钉到每一个具体的工作。每次他做得好的时候,他都会让研究人员在清单上画一张支票,以避免成千上万个组件的组装和测试中出现任何错误。

2007年,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发生严重事故。离家很远的赵正国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怀疑油门最后一部分有问题,因为他知道,为了赶时间,只有这一部分没有做最后的仔细检查。也让他感叹“再多的智慧,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没有用的”。

“给孩子们留出一些独立学习的空空间”

赵正国8岁时,县街上主管妇女工作的母亲在自己的院子里开了一家制帽厂,组织县内的劳动力将竹制的帽子破开编织起来。他觉得很好玩,看了一下,很快就学会了一些成年人可以操作的破技能。

直到14岁,赵正国通过打破业余时间分担家庭负担。他一个月能挣十几块钱,假期能挣20块钱。“不影响学习,锻炼实践能力”。上了高中后,赵正国把所有敲碎竹简的工具都扔进了自己家后面的曲江。他奶奶很生气,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我从现在开始在学校好好学习。

现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观察到了中学教育中的一个奇怪现象:青少年被各种学习任务所支配,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学习和玩耍。

朋友家的孩子赵院士很聪明,成绩一直很好。然而,当他只有11岁的时候,他就被各种课程和作业包围了。很多运动大学老师都在纠结看。每天晚上,作业必须在10点后才能睡觉。没有地方去找时间空.“长此以往,钢铁侠累坏了,何况是个孩子”。

“现在的中学生想学的这么深吗?”赵正国看了看自己过去的校园教育,学了一点,但是从很多人很多年的经历来看已经足够了;愿意学的可以多学。“被动接受和完成任务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在赵正国的中学时代,因为作业不多,就自己找了各种各样的书。“做题目变成了挑战,他很乐意完成解答。”。

到现在,他还保留了一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中学时从新华书店翻过来的。每个题目都在纸上解决,贴在书上,薄薄的小册子变成了厚厚的小册子。

赵正国说,除了课程繁重、学习内容深刻之外,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人为了拿高分,反复刷题,做一些古怪的题,也是值得警惕的。“投入大量时间只是为了提高一点分数是没有用的。”。

他接触过很多真实而痛苦的案例:一个朋友的孩子考上了国内一所名牌大学,因为他习惯了在中学被老师和家长控制,所有的时间都被安排的满满的。进入大学轻松自由的环境,他不知所措,开始在cut班打游戏。后来他连考试都不想考了。面对被劝戒的情况,他的父母伤心欲绝,不知道苦果是怎么造成的。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效果大不相同."这位因对发现疑似“上帝粒子”的直接贡献而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呼吁“给孩子们一些自由的想象力、飞行时间和空空间”。

标题:[科学技术]中科院院士赵政国:好习惯比好成绩更重要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