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心:创新之路必然艰难,但一定要保持自信。-杨裕生

7月初,“2019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原军事科学院化学防御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就“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这一主题作了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讨论。

熟悉杨裕生院士的人都知道,新能源不是他的专业。1995年,63岁的杨裕生因其对核科学和放射化学的杰出贡献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核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杨裕生选择转行,外人对此感到困惑。

在采访中,杨裕生说原因——

1997年,在他参与的一个重大项目的示范中,没有人愿意承担高比能量电池的项目,因为它的攻关难度大,研发周期长。

在获得领导的同意后,杨裕生决定转向“高比能量电池研究”这一新领域。经过近一年的准备,1998年,杨裕生带领一个团队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化学电源实验室。

“虽然那时候已经66岁了,但我很高兴能成为一名小学生。”杨裕生告诉记者。

当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每周五下午都会举办一次锂离子电池研讨会。那些年,即使天气冷、热、刮风、下雨,杨裕生也会参加。

为了克服技术问题,杨裕生经常鼓励人们提出大胆的想法。就这样,创新的想法在实验室里相互碰撞。2000年,该类型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分阶段取得突破。

经过不懈努力,杨裕生带领团队克服了许多重大科研难题,在材料结构设计和储能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思路...2007年,他们终于成功开发出这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电池。

十年磨一剑。当亲戚、朋友和同事祝贺杨裕生七十岁时,他谦虚地说:“幸运的是,我现在是一名电化学高中生。”

"科研创新必须虚心、勤奋,坐冷板凳."这是杨裕生对学生的言行。

章昊是一名博士生,他在与杨裕生的研究中没有取得任何研究进展。“看方向,一定要坚持。”在杨裕生的鼓励下,章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断更新研究思路,改进实验手段。最后在复合电极材料方向取得重大突破,毕业论文获国家优秀博士论文。今天,章昊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学术领袖。

"作为一名教师和一名模特,老阳是我人生的榜样!"回忆起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章昊感慨地说。

87岁的杨裕生仍然不肯停下来,仍然朝着科学的顶峰攀登,尽管他已经是一位大师级的作品,桃李满满。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有机电极材料等领域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他开发的铅碳电池寿命比普通电池长几倍。

(邵龙飞特约记者通讯员朱)

标题:[科学技术]杨裕生:创新的道路必然艰难 但我们必须保持自信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