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太阳变化很慢

汽车、马匹和邮件都很慢

这首诗可以用来形容豆瓣,豆瓣被认为是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出来的。但是曾经比较慢的豆瓣今年商业化激进了,很多精心运营的应用一天就被放弃了,包括产品选择app和运营三年的内容选择app。正在准备海外上市的豆瓣突然变了,似乎在诉说一个时代的终结。

两朵花开了,每张桌子一朵,另一个内容选择平台出现了

内容选择平台的初衷是帮助用户提高获取高质量信息的效率。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迭代和应用的垂直发展,存储在用户手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安装了很多应用和游戏。其实很多人一般只用几个应用,还有一些是归因于可能有一天会用到或者不愿意删除。

内容选择平台提供一站式阅读便利,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聚合到其他平台上,让用户不必为了零散的喜好而安装很多同类型的应用,也节省了用户在几个应用之间切换所浪费的时间,让低频应用不再占用手机的内存。

另一方面,信息过载使得用户在过滤信息时增加了大量的成本。尽管出现了今日头条等智能推荐内容平台,但智能推荐是基于用户的历史搜索结果,推送的信息范围过于狭窄,导致用户总是看到自己想看的视图,无法参考不同的视角还原一个事件,不利于为用户拓展信息的深度和广度。

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并不总是那么单一,而是会随着时间或者心情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推荐类的内容平台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增长需求和信息获取的多样化需求。毕竟用户需要的和推荐用户看的不一样。这也是内容选择平台出现的意义。

小而不美,追求一时独立却成为平台的附属品

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是我们的职责。内容选择平台是基于自己的审美标准,展现自己的神奇力量。我们先来看看整合自己平台ugc内容的内容选择平台,以矩、知乎日报、果壳选择为首。众所周知,豆瓣、知乎、壳牌等内容社区在运营的这些年里积累了海量的ugc内容,其中优秀的产品不在少数。以豆瓣为例,它是相册、日记、书评、影评等丰富内容的集合。影评和书评在相关行业都有很高的kol地位,而果壳在科普内容上更是出类拔萃,知乎的优秀回答更是花样百出。

[科技界] 从读读日报、轻芒、豆瓣一刻看内容精选平台时代的落幕?

巨大的内容积累使得Moment app有足够的内容来源来过滤和推送给用户。不仅如此,知乎还对平台内容进行分类,定期推出专门的电子杂志,放在豆瓣阅读、kindle等阅读平台上,也增加了平台作者实现知识的渠道。这种形式深受雪球、简书等平台的认可。另外,编辑编目的来源都位于各自的内容平台上,有效保证了文章的原创性和版权归属。

[科技界] 从读读日报、轻芒、豆瓣一刻看内容精选平台时代的落幕?

一瞬的推出,一度让很多人对豆瓣的商业化抱有希望。但是这三年用户都不是很活跃,最后只等暂停结束。由平台积累的ugc内容运营的内容选择平台,每期推荐的优质内容较少,这意味着用户并不是长期使用,只是为了短期娱乐。

究其原因,虽然有很多年轻艺人和平台积累的ugc内容,但高质量的内容总是少之又少。在长期的筛选和整理下,优质度必然会一步步下降。在一瞬间的评价中,很多用户质疑为什么推荐不符合高质量内容标准的文章。因此,用户会不信任选定平台的内容质量。内容的质与量不可能长期保持对等,而《瞬间》、《知乎日报》等平台只能是平台的附属品,无法独立成林,难以成功商业化。

[科技界] 从读读日报、轻芒、豆瓣一刻看内容精选平台时代的落幕?

当然,豆瓣暂停几个应用的根本原因是在豆瓣动员的过程中,几乎每个板块都被拆分成了独立的应用,包括矩、物、豆瓣阅读、豆瓣笔记、豆瓣群等等。兴趣点细分在app垂直化趋势下看似不错,但在不断细分和独立的过程中,豆瓣用户是分散的,是一层一层细分的。但是豆瓣用户的利益是有交集的。这样一来,当应用过度细分时,不仅用户需要安装更多的应用,而且切换频率也会被迫增加,平台的运维成本也会增加。

[科技界] 从读读日报、轻芒、豆瓣一刻看内容精选平台时代的落幕?

特色平台的出现是为了节省用户切换应用所浪费的时间,但豆瓣不断拆分内容,增加了成本。毕竟内容太分散,不方便统一用户。于是,豆瓣终于推出了豆瓣app。至此,豆瓣app与其他细分应用产生冲突,最后豆瓣只能回收独立板块,重新聚合成一个。

好看但没用,看日报,停一停或者改一改一个又一个

与选择一个平台内容如Moment不同,有大量的内容选择应用聚合了第三方平台的内容,如instant、light、reading daily报纸等等。和rss阅读器一样,第三方内容选择app的出发点是为了让用户更容易订阅到自己感兴趣的、分散在各种平台上的内容,包括智能推荐推不到的内容,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积累但搜索引擎不收录的内容,以及某个内容平台上的优质栏目等。,从而满足用户对阅读深度和广度的需求。

[科技界] 从读读日报、轻芒、豆瓣一刻看内容精选平台时代的落幕?

第三方内容选择平台汇集了各种社交平台和内容平台的内容来源,用户可以在阅读日报等平台上订阅和发现自己喜欢的内容。个别平台,比如即时供稿,粒度非常细,就像今天微博上有被有钱汉奸更新的账号,还有刘最新言论、动态等极其细分的内容分类,高度个性化。

其次,在看日报的时候,也有自我编辑的功能。如果用户发现平台上的feed缺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建立自己的feed,并添加相应的内容。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光芒、Instant等平台不仅在收集和编辑高质量的内容,也在根据各自的审美标准重新整理文章。

虽然内容平台看似帮助用户提高获取高质量信息的效率,但青芒阅读、每日阅读等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已经停止更新或修改。第三方内容选择平台看起来小而美,其实很美也没用。

第三方内容选择平台有着和rss阅读器一样的缺点,用户在轻读等平台上添加感兴趣的订阅内容,仍然会面临信息过载的困扰。就像热衷于Mark却很少回看微博的用户,在用户订阅量不断增加的时候,信息积累超过摄入,在安装多个应用的时候又回到了低效信息筛选的原点,再次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

第三方内容选择平台和rss阅读器起着同样的作用。相比于rss阅读器,它在订阅之外增加了推荐和发现功能,但也意味着第三方内容选择平台存在内容侵权问题。内容付费时代,鲁迅想做孔乙己面前的第三方内容平台。虽然为用户服务,但侵犯了作者的权益。

最后,如果Lightman不支持定制内容源,内容聚合以运营商为基础,内容选择平台变成个性化订阅而不是个性化推荐;如果阅读日报和即时平台增加了用户自主编辑内容的能力,那么不良影响必然是阅读中缺乏的内容也会进入编辑编辑列表,内容会从选择走向混合,很可能导致劣币驱动良币,所以选择平台的初衷会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深度阅读并有能力过滤和整理信息的用户更愿意使用rss订阅者,如feed me和instapaper。有理由推测,这也是标榜自己是主编的日报后来关闭了用户建立的日报的原因,也是它立即加入rss服务跟踪机器人的原因。

[科技界] 从读读日报、轻芒、豆瓣一刻看内容精选平台时代的落幕?

内容选择的意义还在,需要在各个平台的转型中脱去孔乙己的身份

关闭了一会儿,但是内容选择已经包含在豆瓣app里了,内容选择平台的意义依然存在。内容选择平台追求阅读审美,不以今日头条为耻。但在如今的头条已经开始保护和鼓励原创的时候,青芒等第三方内容选择平台却打着审美的旗号在做孔乙己。

版权是内容平台发展最重要的部分,内容选择平台不应该继续是孔乙己。它自以为是,沉浸在自己的深刻和内涵中,而不保护原创。如何在保证原作者权益的同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精选内容,是第三方内容选择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当内容选择平台越来越多的时候,也意味着内容同质化不可避免。如何在互动和内容定位上创造差异化优势,也是每个平台避免步其后尘的关键。选择内容平台的方式可能是在原创的基础上将个人推荐和阅读审美结合起来。

刘匡,用禅宗理解互联网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刘匡110

标题:[科技界] 从读读日报、轻芒、豆瓣一刻看内容精选平台时代的落幕?

地址:http://www.heliu2.cn/xw/9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