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5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51.9%,比上个月高0.5个百分点,制造业整体扩张加快。但5月26日贵阳大数据博览会中诚智库发布的《2018年先进制造业发展白皮书》指出,随着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加快,制造业外流风险加大,成为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近年来,许多外国制造企业离开了中国,许多外国制造巨头开始考虑在本国建厂。对此,有专家表示,中国智能制造的目标主要是高端制造。随着高端制造企业的回归,势必会带走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只有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才能克服制造业外流的影响。

“制造业的改革凝聚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产品,是创新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也是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出路在于创新,难点也在于创新。”6月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

建设制造创新中心迫在眉睫

“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一系列深刻变革,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也在进行重构。因此,加快建设新的创新体系至关重要。”刘文强说。

刘文强介绍说,目前,全球制造业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从技术研发的角度来看,单一技术正在向多种技术转变;从R&D学科的角度来看,它广泛参与促进多领域、跨学科的多主体协同创新;从创新速度来看,创新迭代非常快,速度取胜,使得创新的各个方面交叉并行;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扩展实现了新的价值。

[科学技术]扩张的中国制造业 急需“自我造血”

刘文强表示,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制造业战略,打造新的创新载体。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离制造业强国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创新载体分散重复,很多研究中心研发内容重叠,缺乏统筹规划。

此外,科研成果转化不顺利,国内很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支出占比不到1%,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一般在2%以上。

“面对这些问题,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创新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刘文强说,创新中心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创新资源,解决行业常见的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实现产业化研究。

与传统的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载体相比,制造业要建的创新中心强调:打造新型创新链;解决资源分散、重复、封闭的问题;解决创新和产业发展问题。

刘文强认为,创新中心的核心是开放式合作。在管理和运营上,要突出市场化机制和自我可持续发展,采取小核心大平台模式,通过产业联盟和行业吸收更多创新资源和机构。同时要建立政府、行业、高校、科研相结合的市场化机制,最终实现“自我造血”。

“三个再造”助力科技创新

不仅仅是制造业,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发展都需要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科技创新首先是基础研究,然后是应用研发,再到产业,形成产业模式。目前,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技术创新,各行业、各组织都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三个再造’,即流程再造、功能再造、平台再造。”日前,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唐华东在“全国研究智库论坛全球科技创新发展交流合作峰会2018”上说。

唐华东认为,在流程再造中,首先要认清科技创新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他指出,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四个基本要素。即人才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标志;制度保障要素,制度保障整个R&D过程,这对企业和组织都很重要。对于国家来说,科技创新需要制度保障;然后是实验室、基础设施、辅助人员等基础设施和资本要素。

[科学技术]扩张的中国制造业 急需“自我造血”

“在职能再造方面,目前的一些政府服务并没有通过新技术的使用来发展,在技术引用、监管和服务保障等方面略显落后,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还不够。”唐华东建议政府搭建平台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加大高科技手段的支持力度,搭建大数据平台和服务中心,通过高科技手段完善服务功能,让人工智能服务于各个组织的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扩张的中国制造业 急需“自我造血”

标题:[科学技术]扩张的中国制造业 急需“自我造血”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