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微信官方账号“腾讯没有梦想”在科技界掀起了一场风暴。文章说腾讯在以它认为最科学的方式经营一家科技公司,但在实战中却忽略了一家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来自于产品创新。
如文章所述,创新是科技企业发展的动力。失去创新就像失去梦想。但是,如果腾讯这个世界级的科技巨头还这样,别说其他企业——那些重国家补贴和优惠政策的企业,那些忽视市场、缺乏创新的企业,那些恶意竞争、破坏市场的企业——是不是不仅没有梦想,甚至失去了灵魂?而在中国机床行业,是不是很多企业都失去了创新的灵魂?
我记得有一位机床行业的资深人士曾经义愤填膺地说了他所看到的:一些机床企业为了得到国家的专项资金,联合咨询机构、科研院所,宣布工作双赢。事实上,他们的技术还不成熟,项目目标也不现实。但是在没有实际经验的专家评审团面前,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他们以一种近乎“欺骗”的方式获得了这些资金。但结果是他们生产的产品和目标产品几乎不一样。比如说他们说要建一个五轴,结果从国外买了一个,把自己的品牌贴出来作为自己的产品。
显然,这些企业不在乎如何创新。他们更关心的是,在产品卖不出去的情况下,如何用一个新概念吸引社会融资,获得银行贷款,获得政府补贴。创新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口号,一个可以帮助他们在世界心中树立伟大形象的口号,一个可以帮助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旗帜。另外,没有任何用处。
2017年,中国数控机床销售收入增长8%,但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仅为6%,包括整机和零部件在内的大部分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国内有企业说是带着口号进入高端领域的,但这些口号在真实数据面前似乎并没有体现出来。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制造企业每年都要向德国、日本等机床大国支付高额的机床技术专利费用,而这些专利费用占机床价格的40%。试想那些企业宁愿用国家的钱“画饼”,一边喊创新太难,一边搞恶意竞争,从来不愿意努力解决制造业的燃眉之急。这样的企业和失去灵魂有什么区别?
“他们不仅损害了自己和对手的利益,还牵连了上下游供应商。”一家机床企业的经理说:“近几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很快,机床利润很低。现在你打价格战,大家都跟你强行降价,上下游都没钱赚。对手跟你打烊了,‘队友’跟你打烊了。”
价格战是一些机床企业可以采取的少数伎俩之一。因为竞争对手太多,创新之路受阻,这些企业不得不尽力降低产品价格,以更低的价格吸引用户。这种做法不可取,或者应该抵制。因为企业总是需要盈利的,在价格低到无利可图的时候,有些企业只能在产品上努力赚钱,偷工减料,缺钱,以次充好,尽可能降低制造成本来弥补价格的不足。当劣质产品被当作合格产品使用时,不仅毁了自己的品牌,也毁了其他企业的声誉。说真的,他们在砸国产机床的招牌。
2017年,中国机床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2.6%。这个夸张的数字背后,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亏损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仍然高达33.8%。究其原因,专家给出的结论是,低利润和高成本使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事实上,机床作为“工业之母”,在制造业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看到的飞机、汽车、火车、轮船,都需要机床的配合。夸张的说,机床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下限,也影响着制造业的上限。但目前国内一些机床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冲动远远强于发展机床技术、实现技术创新的冲动。
也许他们跑得太快了,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灵魂。所以我们期待机床做大做强,但是路还很长。
标题:[科学技术]机床企业是否已失去创新的灵魂?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