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训练

要加大科普力度,让社会认识到这些学科的重要性,改变人们对这些冷门学科的看法,让冷门学科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让他们拥有与工作价值相适应的社会地位。

随着夏天的临近,高考进入倒计时阶段。除了在考前找到突破的秘诀,考生和家长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专业的选择。

在厚厚的专业目录中,有一些学科是学生家长青睐的,是当之无愧的热门专业。其他的都被冷落了,很少有人选择报考,自然就成了冷门专业。但是这些冷门专业真的这么冷门吗?这些学科受到冷落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所谓的冷门学科?一直从事古生物学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迅,以他的学科为切入点,告诉我们他的认识和思考。

[科学技术]王训练:冷门学科不应“冷”对待

一门学科不受欢迎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

中国科技期刊:据了解,你的古生物专业报考人数不多,可以说是“冷门学科”。对此你怎么看?

王训:首先要搞清楚古生物学是个什么样的学科。古生物学不仅是探索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学科,也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众所周知,地质本身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大,发展地质对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重要。

虽然古生物学可以算是冷门学科,但它在服务地质和地球科学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选择做这个课题研究的人不多,而忽视这个课题的不可替代性。

中国科技期刊:能否详细说明古生物的重要性?

王训:古生物学的相关研究可以首先揭示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规律,引导人们科学地识别地质时期和生命演化过程。此外,它还可以为地球历史和其他地质学科的研究提供一个相对的时间和空空间框架。科学合理的时间和空空间框架对地质研究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古生物学,地质学将失去它在时间和空.之间的判断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古生物学可以算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它与地球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技术]王训练:冷门学科不应“冷”对待

前面说过,中国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大,这是基本国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地球科学,与之直接相关的古生物自然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提高其研究水平。

冷门学科需要社会认可

中国科技期刊:在你看来,古生物等冷门学科出现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王培训:在我看来,古生物学之所以成为冷门学科,并不是因为考生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相反,古生物学、考古学等冷门学科,其实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恐龙,就属于古生物领域,相信是很多人的兴趣所在。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古生物学仍然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学科。我觉得第一个原因是很多地矿部门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学科,在地质填图中忽视了古生物研究。比如地质行业,地质构造专业和古生物专业性质相似,只属于不同的分支。但是,一个古生物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受到的关注比前者少。这种古生物被淡化、被忽视的现象,是古生物成为冷门专业的重要原因。地质填图中古生物研究的弱化导致了地质填图研究水平的下降。

[科学技术]王训练:冷门学科不应“冷”对待

中国科技期刊:能详细说明哪些方面被“忽略”“稀释”了吗?

王训:所谓漠视和淡化,其实是指社会层面对这门学科的漠视和不认同。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待遇,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就业是学生选择自己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古生物就成了“不温不火”的存在。每年都有学生报考,但每年研究生人数都很少。更重要的是,很多申请古生物学的同学并不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对专业未来的认可,而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分数。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古生物学毕业生工作收入低。考虑到以后的发展,很多人会敬而远之,很难聚集到稳定的人才队伍。当然,我能理解学生们的担忧。毕竟,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维持基本的温饱和养家糊口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现实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在古生物研究中,在其他很多冷门学科中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这些冷门学科很多都是国家特别需要的。比如考古研究,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不言而喻。但是,从事考古工作和研究,往往意味着甘于贫穷。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你非常热爱,否则还有谁愿意主动献身于这个学科的建设呢?

对冷门学科给予应有的尊重

中国科学技术杂志:那么,在你看来,对于古生物学这种冷门却极其重要的学科,社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王培训:很多人都知道,地质学家需要在野外旅行很多年,甚至是在春节期间。我们的工作很辛苦,但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这样的工作,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但是,这个选择完全是个人的,一个人可以选择不做这样辛苦的工作。但在国家层面,要考虑对地质研究给予相应的保障。

事实上,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国家对从事冷门学科和硬行业研究工作的人才给予了优惠保护。现在很多以前的保障都逐渐减少了。我相信这背后有相关部门的综合考虑,但在我看来,至少不要让人觉得“谁学这些专业,谁就成了‘倒霉蛋’,只能穷一辈子”。对于那些因为兴趣和志向而主动进入冷门学科的人,社会应该予以认可甚至奖励。

[科学技术]王训练:冷门学科不应“冷”对待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指出“做好地震、气象和地质工作”。古生物等冷门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也应给予应有的重视。但是国内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是一个大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不能过分依赖外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包括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

[科学技术]王训练:冷门学科不应“冷”对待

总之,面对冷门学科的整体现状,国家要积极平衡学科框架,社会要给予冷门学科及其人才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中国科技期刊:你提到古生物学方面的人才略缺。那么,你认为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做哪些具体的工作呢?

王培训:冷门学科的团队不必单方面追求规模,但必须保持稳定的科研团队数量。毕竟没有人才就没有高水平的研究。因此,要特别重视冷门学科后备人才的培养。

在我看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调整学科结构,国家必须重视冷门专业的整体学科建设。以古生物研究为例,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实力在国际上是很强的。但一旦后继团队出现人才短缺,就很难维持目前的研究态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古、古生物等冷门学科的产品往往以公共物品的形式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有义务为此买单。换句话说,某个社会个体研究古生物并不重要,但如果整个社会缺乏古生物研究,其影响是巨大的。既然社会需要这样一门冷门的学科,就应该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应该承认这个学科的研究者所做的工作。

[科学技术]王训练:冷门学科不应“冷”对待

正因为如此,国家在平衡学科框架的同时,要特别关注这些冷门学科毕业后的待遇,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大科普力度,让社会认识到这些学科的重要性,改变人们对这些冷门学科的看法,让冷门学科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让他们拥有与工作价值相适应的社会地位。这样可以最大化冷门学科的吸引力,避免后继乏人的困境。

标题:[科学技术]王训练:冷门学科不应“冷”对待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