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倪光南院士对话:“北斗”能突破芯片 2018-04-28 14:42:27来源:中央广播网作者:沈实习记者1 中新网2006年4月27日电(记者沈,实习记者)据《中国好声音》消息,本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前助理发表文章《国产芯片与操作系统的往事》,回顾与倪光南等人共同开发芯片与操作系统的历史,在朋友圈刷屏。就在这之前,中兴被美国政府制裁,禁止在未来7年内购买美国公司的敏感产品。79岁的国内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权威倪光南再次成为焦点。 中兴的遭遇是偶然还是必然?中兴之后,中芯离我们还有多远?昨天下午,中国好声音专访了倪光南院士。 倪光南谈中兴事件:信息安全“卡脖子” 因为一篇网文,倪光南再次进入舆论领域;之所以有这篇网文,是因为美国商务部对中兴公司实施了7年的出口禁令,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中国半导体芯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担忧。倪光南的前助手在这篇“十万+”文章中写道,“倪院士2018年79岁,仍在呼吁中国自主可控的芯片和操作系统。” 倪光南说,中兴事件反映的问题是,中国的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好,有些芯片不是其他国家提供的,生产就不行。这就是所谓的“供应链卡脖子”。但现在中兴事件并没有暴露出另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使用别人的产品时,我们的信息可能被监控,或者我们的隐私可能被泄露,或者系统可能被植入木马病毒,这说明核心技术已经“卡”在国际安全上了。 倪光南:芯片难度远小于北斗星等 18年前,中国的it行业和倪光南本人一直担心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和芯片。时任科技部部长的徐冠华曾说过,“中国的信息产业缺乏核心和灵魂”。十八年过去了,这种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兴的警钟敲响后,我们和“中芯”的距离成了倪光南经常被问到的问题。突破是不可能的吗?倪光南笑着说,就算是北斗也能突破,芯片的难度也达不到这种程度。 倪光南:中国芯片行业的制造业是短板 那么,“核心缺失”的困境在哪里呢?倪光南介绍,目前国内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使用的电脑芯片距离进口芯片还有三五年;手机和服务器中使用的一些芯片已经可以与进口芯片相媲美;在一些特殊领域,差距很大。另外,在芯片行业的设计制造上,中国短板以制造为主,与美国水平相差八到十年左右。在倪光南看来,中国的芯片制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国外的先进水平。在网络信息的其他领域,中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是很大。 有了北斗,就有了“中国核”。倪光南在对结果表示乐观的同时,坦率地表示,在这个投资需求大、回报周期长的行业,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来带动企业的积极性。倪光南表示,应该可以依靠国内一些企业的扩张和发展。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另外,市场引导也很重要。 倪光南:谨慎看好互联网巨头投资“中芯” 谁先破芯片?在百度、腾讯、科大讯飞、华为等巨头布局芯片行业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全资收购中天威,这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批量生产嵌入式cpu ip核的公司。倪光南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因为在他看来,“国家支持”是更关键的一环。 1988年,倪光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的公司更名为联想集团,因为他开发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解决了汉字处理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2013年,倪光南在回应政府部门战略咨询时直言,“基于共享软件架构,开发研制中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在中兴今天遭遇的背景下,这个词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一个没有报酬的野心。

标题:[科学技术]对话倪光南院士:“北斗”都能突破 何况芯片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