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抗疫第一线

“科学有效地抗击疫情,一定要肯下功夫,不要纸上谈兵。”回顾不久前“惊心动魄”的抗疫历程,四川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四川省首批十大名中医陈韶虹教授的弟子和学术继承人陆云表达了这样的感受。

作为四川唯一加入国家卫健委成立的危重病专家组的中医专家,在30天的武汉战争中,他始终坚持医疗与临床研究并重。一方面,他对危重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死亡率和重度转化率;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在中医的“快”急救和“慢”科研之间寻求平衡。

在参加抗疫斗争之前,陆云已经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27年了。无论是急诊室没有假日轮班,还是承担抗击疫情的国家使命,“努力工作”一直是陆云的座右铭。

时间可以追溯到疫情爆发的早期。2月13日,中央应对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在新冠肺炎召开会议,要求加强中西医结合,推进中医诊疗深度干预全过程。一周后,陆云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通知,要帮助武汉,并加入了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成立的危重病专家小组。

鲜为人知的是,当陆云奉命抗击疫情时,他正在家乡参加父亲的葬礼。但在父亲下葬之前,他就出发去了武汉。在曹植的《白马》里,“父母不在乎,何必谈儿女!补一个壮汉的名字,不要自己照顾自己。舍身赴国难,视死如归。”成为陆云的真实写照。

“第一,国家的召唤是对自己工作成绩的肯定和信任;二是感受压力,用中医治疗充满未知的疾病。我对自己能否很好地完成任务感到一定的压力。”他回忆道。

为了实现对危重病人的准确治疗和辨证施治,陆云在到达武汉的第一天就组织了一支中医治疗“特种兵队”,并亲自带队组织辨证施治。一名94岁患者确诊为新冠肺炎肺炎并服用抗病毒药物后,毒副作用严重,出现胃肠功能衰竭、贫血、乏力、嗜睡等症状。陆云每次就诊时都会特别注意这个病人。由于病人的年龄和语言表达的困难,陆云总是不厌其烦地与他交流,尽可能地掌握病人的身体状况。“病人有时候很悲观消极,我经常要和他聊天,鼓励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科学技术]卢云:平衡急诊的“快”与中医的“慢”

为了恢复病人的胃肠功能,陆云还为他开了特殊的处方,最终纠正了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帮助病人康复。“医生的护理可以给患者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看到病人好转,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他说。

“作为危重病专家组成员,一方面要不断穿梭于医院和酒店之间,当场提出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在进行临床研究时,需要联系舱医院与患者沟通。”陆云表示,根据工作流程,治疗方案提出后,将进入临床观察阶段。收容所医院病人最多,条件也比较复杂,正好是实施治疗方案的最佳地点。

陆云回忆说,当时是下午4点,在每天的医院检查之后,专家组会在医院吃午饭,然后会有一辆车把它送回酒店。剩下的时间,他会通过电话协调采购中药资源、检测设备等物资,送到武汉。再后来,他会冲到收容所医院附近,邀请医院的医生出来,在路边询问临床诊断,往往一站要一个多小时。“因为木屋医院的出入口管理严格,我进不去。只能请里面的医生交流。相比电话沟通,我觉得面对面沟通更严谨,有利于掌握危重患者治疗的细节。”

[科学技术]卢云:平衡急诊的“快”与中医的“慢”

武汉抗疫归来后,陆云回到了熟悉的急诊科,回到了熟悉的轮班制。每天做完日常工作后,他仍然不忘研究新冠肺炎肺炎患者的后续康复和中药消毒制剂。“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和前进,不是仓促磨枪,而是脚踏实地、科学有序地采取措施,这需要艰苦努力。”陆云表示,目前正在从事成都市科技局新冠肺炎专项防控项目“以中医药为代表的重症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未来将制定一系列中西医结合防控方案,在新冠肺炎肺炎的治疗(特别是重症)、预防和康复方面形成一套有特色的理论体系。

标题:[科学技术]卢云:平衡急诊的“快”与中医的“慢”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