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团队每秒使用数十亿的超级计算能力
切实转化为基础科研和工程创新的探索能力
连续两次获得国际超级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并担任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获得25年来fpl国际会议最具影响力论文...38岁的傅浩焕是超级计算机眼中的伟大“牛”。前几天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充分利用最好的电脑
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在我国超级计算领域的意义不言而喻。其中,傅浩焕在超级计算的应用研究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那是2015年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们20多名师生来到无锡。我们一开始是用户,基本自带干粮。当时我打算利用三个月的暑假,在这台新型超级计算机上开发一个气候模拟软件。”傅浩焕说,当时团队所有成员都异常兴奋和激动。
真的超算不容易。在国际上,中国的超级计算起步较晚,难以发展。傅浩焕和他的朋友们在研究的关键时期经常需要加班。
当时,天气很热,甚至连空钥匙都没有安装在超级计算中心刚刚粉刷墙壁的房间里,所以他们用网上找到的工业风扇来降温。
当时傅浩焕除了自己的研发工作,还带领团队支持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邀请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使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研究。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过程很有趣,充满挑战。我们现在将超级计算中心定位为不仅拥有最强大的计算机,而且将它建设成一个可以聚集用户和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中心。首次使用国产芯片,利用国产超级计算平台推动应用软件的发展。这个使命促使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谁帮助他们,上帝就有回报!通过与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合作,傅浩焕带领无锡超级计算R&D团队成功将有限差分、谱元、稀疏矩阵求解、N体问题、格子玻尔兹曼方法、K-means聚类等不同应用中的关键计算扩展到神威1000万核的并行规模。
2017年,在全球超级计算大会上,傅浩焕团队完成的“非线性地震模拟”研究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大型机器每天完成近7000项任务
"超级计算机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工程和科学中的主要问题."傅浩焕说,超级计算机不仅比应用程序快。
所以他理论联系实际,敢于跨界尝试。五年来,傅浩焕带领超级计算青年团队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开发了气候模拟、地震模拟、工业模拟、生物医学、深度学习算法库等一系列国内应用软件,有效地将每秒十亿次的超级计算能力转化为基础科研和工程创新的探索能力,展示了国内超级计算软硬件结合的巨大潜力。
“可自我控制的新硬件架构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与x86处理器完全不同的硬件特性对软件生态建设也有特殊要求。”傅浩焕说,应用软件的开发需要长期的积累,不同于超级计算硬件相对独立的分步开发。
傅浩焕团队通过广泛的跨专业、跨单位合作,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系统开发了多项并行应用成果。目前,“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航空空航天、气象气候、材料科学、海洋环境、机器学习、电磁仿真、工业设计、金融计算、生物医学、环境工程、石油勘探等19个领域。,并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应用、先进制造等领域
在这些应用中,有代表“黑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领域,如“人造小太阳”,是核聚变发电相关理论和实验的模拟;还有重大工程领域的项目,比如c919大飞机各种飞行状态的仿真,天宫系列飞船飞行状态的仿真。
但在傅浩焕看来,算计无极限,挑战永无止境。这只是将世界领先的计算能力转化为科学研究和工业价值的开始。中国超级计算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高水平的创新型专业人才。
近年来,博士生的培养已经成为傅浩焕工作中最重要、最幸福的工作。现在,令他欣喜的是,该团队的几位“90后”成员已经站在高性能计算应用研究领域的国际舞台上,成为超级计算领域的学术新秀。
指导的博士生甘霖,获得2018年ieee高绩效委员会优秀新人奖,成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青年教师;何丛辉毕业后去腾讯工作,毕业第一年启动的项目获得腾讯技术突破金奖。
标题:[科学技术]付昊桓:做软件,让中国超算真正“跑”起来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