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祖国科技事业共同成长的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涉及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必须是自我可控的,必须有领先的、原创的科技,大国才能步入强国行列。”

6月12日,北斗三号系统全球联网完成前夕,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专家刘景南院士获湖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站在主席台上。

刘京南是我国卫星导航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也是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工程应用领域的先驱。他带领科研团队从跟随、超越到领先,勇敢攀登高峰,填补了多个空空白,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域获得多个第一。

勘探西部油气资源打破国际“定论”

科学分领域,但科研精神是一致的。

1962年,高中成绩优异的刘景南没有作为首选考上北京大学,而是去武汉测绘学院学习天文大地测量。他曾经想过退学,明年再考。直到大二,他才开始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刘景南被分配到湖南煤田地球物理勘探队,负责野外测绘工作。历经种种磨难,他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长达11年。11年来,刘敬南不忘自己的首创精神,他说:“我想做科研工作。”

“我应该是1978年,因为录取通知书上路3个月,错过了开学时间,第二年又考了。”1979年,36岁的刘京南被武汉测绘学院“重新录取”为大地测量学专业研究生。

20世纪80年代,国家部署西部油气资源勘探,刘景南受老师委托西进青海、新疆。

高程坐标不准确,很容易造成后期开采的较大误差。如何提高高程的精度,是刘景南夫妇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面对挑战,他忘了吃饭睡觉,埋头于数据处理。

“通过使用卫星定位和高精度转换模型,可以直接获得高达1米的高程精度。”刘敬南说,他们纠正了当时地球高度的国际卫星定位不能直接用于石油勘探的“结论”,满足了国家开发西部的巨大需求。因此,刘敬南获得了他一生中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怀疑一切”,这句话深深影响了他

中学时,刘敬南偶然看到一本《马克思的青春》,里面马克思的二女儿劳拉问马克思:“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马克思回答:“怀疑一切。”

“这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刘敬南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

刘敬南有做研究的习惯。他必须先学习课本上的证明和理论,然后找出问题。“我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推导吗?”正是带着这种“怀疑一切,敢于挑战”的精神,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填补了几个空白人的空白,创造了几个第一。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关于两个坐标系的转换有三种模式,孰优孰劣,十多年来没有争论。经过刘敬南的深入研究和验证,三种坐标转换模型的等价性在国际上首次得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证明,从而为这场争论得出了一个成功的结论。

20世纪90年代,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中国是gps应用大国,但相关软件往往有限。

要解决关键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困难。不久,刘京南开发了中国第一款商用gps软件——GPS卫星定位数据处理集成软件。目前,该软件已被国内外数百家单位采用,占据国内市场80%以上,并作为专有技术出口海外。

自主创新,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创新可以引领。

90年代,刘敬南带领团队参与北斗项目科研。

过去,高精度卫星导航增强服务系统主要依靠美国和欧洲。刘敬南说:“他们原来的准确率不算太高,我们经常被故意降低准确率。”

2005年,刘京南及其团队系统研究开发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定轨定位的理论和方法,开发了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数据精密处理软件系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GPS/GLONASS/伽利略)的联合精密定轨。

2012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如何实现北斗系统的高精度服务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刘敬南带领团队,提出了建设国家基础加固体系的创新方案,建立了湖北省首个省级北斗基础加固示范体系。

目前,自主高精度卫星导航增强服务系统已在全国重点地区形成分米级定位服务能力和厘米级定位服务能力,打破了国外垄断。

"在世界导航领域,我们已经达到了三个层次:跑步和跑步."刘京南表示,导航精度也从100米到目前的动态厘米级定位,居世界第一梯队。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信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中国的发射窗口定于6月16日10:11-10:50。刘京南表示,以5g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建设,北斗系统即将进入全球服务的新阶段。

标题:[科学技术]北斗“达人”刘经南:将中国导航系统定位于全球第一梯队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