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品多多发布上市后的2018年第一份年报。与此同时,品多多创始人兼董事长黄征发布了第一封股东信。在这封股东信中,黄征表示,品多多这样的新电子商务公司将坚持普遍利益原则,以人为本,更加开放,为消费者和社会创造增量价值。

但品多多没想到的是,坏消息来得很快。4月2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将品多多列入2018年臭名昭著市场名单,给出假货激增的理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认为,假冒伪劣商品在拼多多平台上猖獗,导致消费者深受其害,拼多多的股价也下跌了3%以上。

早在去年,品多多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就对假货深感不解。有人质疑,有人嘲讽,有人愤怒,现在甚至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

一方面,在股东的信中宣誓的是品多多黄征;另一方面,这是美国贸易办公室和资本市场响亮的耳光。自称新电商的品多多有什么问题?

品多多造假弱

其实品多多也知道平台上假货泛滥的问题很严重。为了安抚消费者和投资者,品多多去年发起了一场反卖侵权假冒产品的双反运动,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打假,但事实却给了品多多一记响亮的耳光。

贸易代表处的报告显示,不仅拼多多平台假货泛滥的问题依然如故,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发现拼多多有一些非品牌方经营的官方旗舰店,这些店的经营者都是第三方,与品牌的联系非常薄弱甚至毫不相干,假货和假货大量存在。

报告中还提到了一点:品多多假货泛滥,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投诉急剧增加,很多品牌都公开提醒消费者,品多多同品牌的产品都是假货。

如果在平台上打击假货需要时间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话,可以人工做关闭肉眼可以识别的假货店。怎么还没见效?

显然品多多没有做好打假工作,或者说不到位,否则这些山寨旗舰店也不会还存在。换句话说,如果品多多的双打和ai应用到位,这些山寨旗舰店的势头肯定会被遏制。

品多多风格的价值观:重视gmv胜过技术

事实上,品多多在打假上的无能,与它对营销和技术投入的不同态度密切相关。

根据2018年年报,品多多gmv达到4716亿元,同比增长234%。品多多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狂奔着,疯长着。

任何一个长得野蛮的人都必须依靠巨额的金钱来输血。gmv爆炸式增长的背后,是品多多把钱都花在营销和销售上的客观事实。134.418亿元,是品多多2018年的销售和营销支出。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131.2亿元的收入。

2016年和2017年,该项目支出分别仅为1.69亿元和13.446亿元。短短一年,品多多把营销和销售费用提高到几十亿,可见品多多对营销的重视。

对比几十亿的营销费用,是品多多在技术上的投入。数据显示,2018年品多多研发投入11.161亿元。营销和销售投入几乎是研发的十倍,品多多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方面,品多多需要用营销和销售成本的绝对比例来快速推动gmv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R&D投资主要是人才、算法、系统等无形资产,目前还不是品多多的核心竞争力。

换句话说,品多多选择用营销而不是技术来刺激gmv的高增长,因为品多多目前的首要目标是做大,gmv是核心指标。

在品多多重gmv轻R&D的选择下,实际上面临着假货泛滥的棘手问题。从更深的角度来看,这甚至反映了拼多多企业的价值问题。在gmv价值下发展起来的品多多,对消费者、品牌、电商行业都有不良影响。

所以无论从电商平台还是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来看,品多多都不应该继续执着于营销效果,而应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互联网公司。

品多多假货泛滥的连锁效应

品多多假货泛滥,无疑会产生令人担忧的负面连锁效应。

首当其冲的是品多多的消费者和那些被造假的品牌。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是,上述事实表明,该品牌收到的消费者投诉大幅增加。很明显,假货会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会让不在品多多的真品牌承担负担。

而服务五环外人群的品多多一直在下沉,这就意味着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在假货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存在着遇到假货旗舰店的消费风险。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拼多多就离承诺的一般福利越来越远了。

其次,品多多作为上市的中国电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电商的形象。但从品多多被美国贸易代表处列为臭名昭著市场的事件来看,能代表中国电商的品多多,会让中国电商标签成为更难撕掉的山寨。

而且这几年中国电商同行在拼多多打假上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拼多多被列为美国臭名昭著的市场,也会相应的让这些中国同行尴尬。因为,即使作为竞争对手,也不希望品多多因为假货泛滥而影响中国电商行业在世界市场的声誉。

一年前,当平多多在美国上市时,黄征抱怨平多多还是个3岁的孩子。一年后,品多多发布了第一份年报。面对gmv的快速成长,黄征自信地说,拼多多就像刚刚上小学的姚明一样,虽然他很高。

不管品多多黄征怎么想,只要品多多的假货问题不解决,就会继续产生令人担忧的负面连锁效应。

标题:[科技界] 被美国列入恶名市场:拼多多到底做错了什么?

地址:http://www.heliu2.cn/xw/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