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rqfii/深交所持有的美的集团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7.95%,创历史新高,距离28%的限购线仅0.05个百分点。

我们知道,外资在华持股的三条红线分别是26%(警示点)、28%(暂停点)、30%(强制减息点)。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单一境外投资者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0%;所有外国投资者在单一上市公司a股中的总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30%。

一旦外资总持股比例达到28%,沪深两市将暂停买入,只能卖出。当然,外资可以通过沪深两市的账户继续买入;超过30%后,外资的购买渠道全部关闭,只能出售,多余的在购买后再出售,直到持股比例低于30%。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措施陆续实施,以及外资的涌入,外资购买a股的频率越来越高。在美的集团被收购爆炸的同时,中测海外投资者持股比例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6.37%。

【/s2/】但是从美的过去一年的发展和现状来看,美的的情况可以用冰与火来形容,内部缺点明显,外部资金援助。这对于美女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要看以后的发展如何应对。

美好的前景是美好的,但现实是困难的


2018年初,美的集团制定了全球运营的科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从此,全球运营+科技集团成为美的企业梦想。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的全球运营还没有成为现实。

2016年,美的集团海外营收占比接近50%,但这并不意味着美的集团已经成为国际化公司。事实是美的集团自有品牌海外市场收入很低,更别说利润贡献了。在这方面,海尔是中国最好的家电企业。目前,海尔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家电品牌。

2019年,在brandz公布的中国品牌下海50强榜单中,美的在中国品牌下海影响力排名第49位,远非海尔第7位,也远低于格力第29位。

【/s2/】可见美的海外影响力远低于海尔和格力。同时也揭示了美的全球业务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那么,美颜在科技集团这个板块的发展会怎么样呢?

2016年以来,美的集团逐年加大科研投入,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决心相当坚定。根据美的集团的声明,美的2019年在R&D的投资可能超过120亿元,是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企业。

实际上,一个重视R&D和创新的企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华为的发展可以证实这一点。

但事实还有另一面。在R&D的持续投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的产品现状。比如很多网友说,他们觉得现在的美女和五年前的美女在产品水平上没有太大差别。而且从美的集团2019年推出的高端品牌colmo来看,产品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在去年初举行的美的集团管理层2019年年会上,方洪波表示,美的2018年的变化比1998年至2008年的十年都要大。他说冬天不可避免,美国要好好面对。对于2019年,他表示只会追求高质量的增长,不会谈目标。

从方洪波的话中,我们可以理解什么是美。然而2019年过去了,我们还是不知道美的高质量成长是什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美的在全球运营和技术集团的道路上仍然需要一段艰难的旅程。

高端品牌短板阻碍美容未来


有人说过,美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优点,也没有明显的缺点。但我不这么认为。至少和国内其他家电公司相比,美的缺点已经凸显出来,可能会影响美的未来发展。

一直以来,美的号称全国家电。这种品牌定位决定了美的只对中等收入群体有吸引力,对高端消费者和崇尚互联网思维的年轻群体没有吸引力。

但从美的近几年的发展布局和战略调整来看,美的在这方面也有不少改进,但从推出的产品来看,除了定价较高和增加了一些简单的ai性能之外,其他方面与普通家电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你问美的2019年最抢眼的动作是什么,那一定是colmo和bugu两个自主品牌的持续推出。

2018年10月,美的在欧洲最高峰勃朗峰发布了高端品牌colmo。根据美女给出的解释,colmo的意思是攀登,致力于为世界1%的人服务。显然美的推出的colmo产品主要是在高端品牌市场。

但实际上美的推出的这一系列产品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而且在ai已经成为所有品牌家电的平台化技术的情况下,推广一种几乎无法区分的平台化技术作为最大卖点,真的不是唯一。

从美的目前制定的全球科技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来看,要想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有必要有自己的高端品牌作为支撑。但是美的在这方面的发展确实不成熟,高端品牌的影响力有待提高。

智能家居部署滞后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推动和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的很多痛点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如数据传输速度快、连接快速稳定、及时响应用户需求等。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家居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将会大大提高。

【/s2/】另外,随着5g、ai的发展以及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推进,智能家居市场将成为家电领域新的增长点。对于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从2019年各互联网巨头和手机品牌厂商的行动来看,他们似乎都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今年3月,华为发布了hilink平台,凸显了其云管理边缘核心的综合解决能力,并提出让三件套实现物联网生态化,直接解决互联问题。

6月,小米米家品牌发布6款新家电,还成立了家电业务部。雷军亲自出门;通过阿里巴巴云和天猫精灵,阿里巴巴似乎决心在未来进入智能家居。苏宁发布了十几款家电,也是其进攻型智能系统的体现。

这些巨头跨越行业界限的逻辑和路径很清晰,他们想从智能家电走向捕捉智能家居场景和新的用户流量门户。

事实上,这些巨头已经利用了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带领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主要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家电企业,竞争格局已经清晰,形成了以bat、华为、小米为代表的三大阵营。

代表互联网和科技企业,以美的、海尔为代表的国内家电厂商商业阵营,以移动通信为代表的运营商阵营,以JD.COM、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平台阵营。据了解,2019年,美的集团为了深入布局智能家居,在其物联网平台上进行了一系列运营,从底层技术建设、应用软件集成和用户体验到人才团队建设。并推出了统一用户应用Mercure。

[科技界] 外资抢爆美的股票背后:短板如影随形

据统计,截至去年6月底,Mercure应用下载量达到3000万,日活跃用户数达到300万。但是美的在智能家居部署上还是远远落后于华为和米家。

在家电和智能家居行业,Mercure应用的装机容量和活跃度仍无法排在前列。另外,在苹果App Store的智能家居领域,Mercure仅次于米家。

因此,为了解决连接智能家电分销网络的痛点,美的只能与华为、阿里、苏宁、JD.COM等物联网平台合作,实现云与云的连接,共同探索智能家居行业的前景。

本来美的可以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产品、渠道、规模优势和以往的转型经验,来争夺这个领域的龙头老大。但是由于部署较晚,只能和其他巨头分享一块。

【/s2/】为什么被人买很美?


美的作为一家多元化家电企业,除了电视,覆盖了其他家电的全线。但是你会发现空做不了格力,冰箱和洗衣机做不了海尔,厨房电器做不了邰方和华帝。所以我们很难给美的一个合适的标签,而且和最大的竞争对手格力相比,美的似乎没有明显的优势。

那么,为什么是外资买的美,而不是格力或者其他国内家电企业呢?

1。平台运营效率高,竞争力强


近年来,美的集团的创新实力和业务影响力正在从中国向全球蔓延,并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创新企业新格局。

在2019年《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中,美的排名第312位。这是美的连续第四年入选《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也在逐年上升。

业务价值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的背后,是美的集团在物联网时代推动精益管理和整个价值链卓越运营的结果,当然也增强了美的竞争力。

美的通过c2m模式实现互联网高效运营,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渠道变更和库存管理数字化系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覆盖全球15个海外生产基地、24个销售运营机构和20个R&D中心的信息系统国际632工程。

根据2018年年报,美的集团自有资金同比增长15%,达到78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14%,达到279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达到28.8%,同比增长2.6%。这得益于美的卓越而有效的运营。

同时,也使美的全新工业互联网平台m.iot成为国内首家完整的集成独立工业知识、软硬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

2。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有人曾经把美比作一个学生,他每科成绩都在前列,但每科成绩都不突出。显然,这是一种说美没有突出优点的说法。美的突出优势其实在于软实力,也就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势。

这也是大部分投资者看好美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方洪波领导的美的和董明珠领导的格力,就会发现两者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方洪波领导的美的集团有逻辑可循,而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往往做投资决策没有规则。

比如2016年美的收购KUKA,完全是基于美的未来发展为技术集团的定位,基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产品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机器代替人力是大势所趋的现状。这比格力手机实用多了。

不仅如此,在领导层面,美的比格力更有优势。就年龄而言,方洪波比董明珠小14岁,所以至少在未来10年,美国不用担心领导人更迭带来的潜在风险。因为企业高层领导的变动是企业战略的失误,使企业处于不确定状态。

另外,好的系统设计会自动过滤管理层的个人决策,这样错误决策通过的几率非常小,企业的风险也会相应降低。因此,在美国,你很难想象方洪波做电视或手机的决定会得到董事会的批准。

虽然方洪波的管理智慧目前还不算老到,无法与其他巨型科技公司的领袖相提并论,但美的犯大错误的可能性远远小于格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转变布局,向华为学习


近年来,美的集团在R&D向华为学习,在研发上投入越来越多,而且就美的集团近五年的增长来看,确实和华为差不多。但是说美的有华为的企业属性是不现实的。

从2017年开始,华为似乎成了中国的网络名人科技企业。但网络名人华为比普通网络名人硬核多了。而且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学习的标杆。

华为的成功本质上是产品的成功,产品的成功来源于技术和研发。多年来,任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只有技术领先才能引领产品,只有产品领先才能引领市场。他认为所有其他因素带来的领先都是不可靠的,只有技术和产品带来的领先才是可靠的。

去年4月,华为语音论坛发表了创始人任的内部讲话,称华为消费业务的目标是2023年实现1500亿美元。整个华为集团实现了25003000亿美元。为此,华为计划未来五年投资1000亿美元进行研发。

当人们惊呼华为越来越激进时,他们发现华为并不是不切实际地提出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而是提出目标,投入同样看似激进的R&D资源。近十年来,华为共投入4800亿元进行研发。

愿意在R&D投资不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远见。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国企业宁愿花很多钱在营销上,也不愿花在研发上。所以中国企业大多还停留在营销型企业的层面,很难转型为真正有意义的科技型企业。这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根源。


一直期待能转型成华为这样的科技型企业的美好。近年来,我一直在加大对R&D的投资,我已经成为R&D投资最大的家电企业,甚至超过了第二名。

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就必须认识到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来自技术而不是营销。华为就是今天这个样子。为什么任多年前没有确立科技型企业的基本战略?

R&D投资在业内是第一,未来发展可期


如果以R&D费用来看美的集团的实力,美的集团外资的不断增加是对公司的高度认可,是美的集团不断R&D和创新的结果。

核心技术不是吹出来的,是被钱砸出来的。近年来,美的集团不断加大对R&D的投资,给家电行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2018年,美的集团确定了其作为技术集团的企业定位。

目前,美的集团已形成两层、四层的R&D架构,并在集团层面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开展颠覆性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共性技术和未来技术研究;以下部门负责个性化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根据美的集团的声明,2018年R&D投资将达到100亿元,2019年可能超过120亿元,成为中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企业。

2019年前三季度,家电行业研发费用可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一,美的集团,研发费用69.94亿元;第二梯队有格力和海尔两个,其R&D费用分别为46.3亿元和44.6亿元。第三梯队有海信电器、四川长虹、海信三家家电,R&D费用分别为10.16亿元、10.15亿元、5.77亿元。第四梯队其他人都不到5亿。

即使与最大的竞争对手格力相比,美的集团在R&D的开支也遥遥领先。从R&D费用来看,格力的投资水平只有美的66%,差距非常明显。这与格力相对集中在空的产业布局有很大关系,但这也表明格力并没有在新领域投入巨资,所以格力的手机更像是一场秀。

据统计,2014年至2018年,美的五年累计R&D投资超过340亿元,年均增长21%。如果美的能一直保持这样的R&D投资,未来的美的集团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产品销售都将有质的提升。

文/刘匡微信官方号,ID:刘匡110

标题:[科技界] 外资抢爆美的股票背后:短板如影随形

地址:http://www.heliu2.cn/xw/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