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新闻网):中国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生长在土地上,扎根于土地,收获于土地,他的大半生都与土地密不可分。

从农家子弟到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写的论文都是关于地球的,他最喜欢的头衔也是老乡给他的——“农民教授”。

今年4月,普洱市澜沧县郝智坝村村民在冬季种植马铃薯半年,迎来了大丰收。亩产近3吨,不算成本,亩产收益超过2万元。

短短半年,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倍,朱有勇和他的团队是受到村民称赞的人才。

朱有勇,1955年出生于云南红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云南农业大学。

当时,病虫害的流行主要依靠增加农药的用量,这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危害。

"在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生产中,是用什么来控制病虫害的?"考研这个问题给了朱有勇很大的启发,开启了他的研究方向。

当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致力于培育抗多种疾病的新品种时,朱有勇采取了不同的方法,首次提出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来控制病虫害。

经过10多年近千次的试验,朱有勇终于证实,作物多样性时间的优化配置空是一种有效控制病害的新方法。2000年,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引起全球关注。为了便于人们理解,他们还写顺口溜,开展示范活动。

目前,朱有勇一系列新技术已在国内外推广应用2亿多亩。

他离不开田地,所以他拒绝了许多高薪工作,每年去农村几十次。他喜欢问农民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马铃薯病害、三七连作障碍等问题相继得到解决。多年来,农民兄弟把“农民教授”称为他最喜欢的名字。

近年来,国家开展了扶贫项目,朱有勇为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在距昆明近600公里的澜沧县通过科技扶贫。

标题:[科学技术]朱有勇:我最喜欢的称号是“农民教授”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