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龙在村长家请客来源:中国日报在线

央视新闻:行程40多万公里,7辆摩托车坏了,12个医疗包坏了...在足以绕地球10圈的医学道路上,普通的“80后”医生何兴龙用实际行动,形象地诠释了大爱无国界的奉献精神。在行医的17年里,无论是大雨泥泞,暴雪封山,寒风凛冽,还是天凉,何兴龙一直在为家访做准备,或者走在回家的路上。

真诚的心

何兴龙在唐乐村长大,这是一个黄河岸边的荒山村,那里山沟幽深,环境恶劣,土地贫瘠,已经干旱了十年。住在山窝里的村民背对着天空面朝黄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祖先以务农为生。干旱之年,贫瘠的土地更加贫瘠。尽管如此,人们仍然顽强地与自然抗争,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而默默的工作,很多人都在过度劳累。但是当时村里没有医生,而且离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也很远,出行也不方便。人们经常“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夺去生命。”

[科学技术]【十九大代表】贺星龙:他的行医路,足以绕地球10圈

1996年,何兴龙如愿考上了太原卫校,但被6800元的学费打击了信心。最后他选择了运城私立卫校,只要学费3000元,但这3000元对何兴龙一家来说也是天文数字。这时,你家村民30元,他家20元,从全村收了3025元。何兴龙捧着这一沓由零钱组成的学费,流下感激的泪水。他发誓要在卫校好好读书,回来见乡亲,永远不忘这个承诺——“我要坚守这片热土,完成学业后报答桑子”。

[科学技术]【十九大代表】贺星龙:他的行医路,足以绕地球10圈

经过三年的卫校生活和三年的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当时学校领导希望他留在学校,学生们也劝他抓住机会,赶紧从省城几大医院招医生报名。面对这些出山的机会,在外面展示自己的才华,他曾经辗转反侧,彻夜未眠,但都是为了当年的承诺。最后,何兴龙婉言谢绝了学校领导的挽留。

何兴龙骑着摩托车出去了。

为人民服务的心

2000年春天,诊所成立。何兴龙印了4000页宣传页,送到周边村里,郑重承诺,病人是亲人,电话是病,病是指挥,时间是生命。我宁愿多去十次诊断和清理病情,但不能少去一次耽误病情,把“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放在手机铃声上。

随着治疗范围的扩大,患者数量的增加,何兴隆的父亲一天走路也看不到几个患者,于是他去镇上花40元钱给兴隆买了一辆旧自行车。但是它每天可以跑到三个村庄。晴天说起来容易。下雨天,泥泞的山路让自行车无法前进和携带。于是兴隆和父亲商量,向信用社借了4000块钱买回了第一辆摩托车。骑摩托车,他更厉害。日日夜夜,他驰骋在黄河岸边山庄的院子里,在山沟岭,尽情释放自己。

[科学技术]【十九大代表】贺星龙:他的行医路,足以绕地球10圈

2013年腊月十二,大雪纷飞,孙儿何润平在索地村发烧引发抽搐。何兴龙接到电话,却拿不出雪链,于是骑上摩托车去看医生。摩托车跑到陡坡时,雪很厚,路很滑。摩托车一扭,就像脱缰野马一样冲了下来,人和车都掉进了路边的排水沟里。当时他只觉得脚有点疼,没关系,就赶紧又去看孩子。第二天,上乐堂村的老人张立军又哮喘了。何兴龙为了赶时间,拿着担子抄了山路捷径,却发现自己脚下一滑,从100多米高的山坡上滚下了沟底。当他在雪地里瑟瑟发抖推开张立君的门时,老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连续摔倒几次后,兴隆的脚伤越来越严重。何兴龙去县医院检查,才发现右脚踝关节骨折。买了点石膏粉,自己抹了个膏药,在家躺了半个月,然后一瘸一拐的走了,去出诊。

[科学技术]【十九大代表】贺星龙:他的行医路,足以绕地球10圈

最多一天要去30次!经过多年的疲劳和不规律的生活,他生病了,跌倒和擦伤是很常见的。有一次我摔倒了,差点死掉,抱着浑身是血的何兴龙,一个阿姨心疼得泪流满面:“你这宝贝,病人多急啊,连自己的命都不要了?”

许家多村85岁的老战士何德明,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早年,老人的妻子和两个儿子相继去世。这位老人的生活非常困难,他还患有严重的前列腺增生。他不得不通过插入导尿管来排尿,他的疾病不定期发生。只要老人打个电话,何兴龙就会不分昼夜及时赶到,为老人更换导尿管。

距离唐乐村5英里的上村是一个五保户残疾人,冯敦生,没有孩子,也没有女儿。他从小下肢残疾。因为无人看管,他的脚踝骨常年溃烂。通常,很少有人走进老人的房子。何兴隆主动照顾老人,派医生换药,照顾生活,十几年来从未间断。

何兴龙经常在外出探望医院时遇到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生病的痛苦场景,于是萌生了照顾他们的想法。他去镇医院交涉,一个人志愿承担了全乡1028名儿童的防疫,200多名儿童的营养包发放,留守老人的医疗。

热情服务这片热土,用单薄的身躯构筑起平凡生活的保障线。何兴龙用医生的仁爱之心的道德力量传播着感人至深的人间之爱,用真诚诠释着一个80后医生的职业美德,赢得了人民口碑中“最美医生”的称号。

何兴龙给老奶奶打了一针。

一颗无悔的心

我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给了村民最大的甜头。这是80后乡村医生何兴龙的答题卡。在过去的17年里,已经治疗了4600多名患者,就诊人数达到16.5万人。减免就诊费用35万余元,对五保户免费发放药品4万余种。回顾当年从城市到农村的“逆行”,何兴龙说他并不后悔:“钱不是赚来的,但我活了四千多乡亲,值得!”

多年来,在470多名接受过何兴龙治疗的留守老人中,他最担心的是13户五保户,他们无依无靠,没有收入来源。贺兴龙主动承担了这13户五保户的医药费,元旦给他们送了饭和面。元旦他打电话回家吃团圆饭,每人买了一件新衣服。但是,何兴龙连续六年没有给自己买新衣服,他穿着摩托车店同学过年送的工作服。

2008年,何兴龙向妻子借钱买了一个靠近黄河的两孔洞,想做第二诊所。妻子知道后,勃然大怒。现在年轻人去城里买房。他们怎么回村里买窑洞?这个时候,何兴龙哪里听得进亲人的劝阻?他只想着村民和离不开他的病人。

2009年,儿童达到了上学年龄。老婆费了好大劲才在市里谈妥了一个门面房,准备“逼”兴隆在市里开诊所,同时方便带孩子。何兴龙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夫妻俩为此吵了起来。后来不知道是谁传的故事,村民都着急了。何兴龙一天就接到了十几个入住电话。索体村71岁的郝芳华甚至走了3公里才找到他。老人哭着抓住何兴龙的手说:“宝贝,你不能走。如果头疼脑热,谁来照顾我们?”站在一旁的老婆也抹了把眼泪。为什么她不理解她的丈夫?村里老人多,谁都可以离开,但离不开兴隆医生。

[科学技术]【十九大代表】贺星龙:他的行医路,足以绕地球10圈

2013年,何兴龙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一些多年不见的同学开了诊所,在大医院工作,过着体面的生活。而他就像一个“外星人”,衣着朴素,满脸沧桑。有同学算他死心塌地:“你去市里发展,还得回山窝窝当医生。自己受苦,配得上老婆孩子吗?”何兴龙百感交集,无言以对。他躲在浴室里大哭起来。

何兴龙在村里给老百姓看病。因为每天都有病人,他忙得没时间去看在城里读书的孩子。连两个孩子每年都过生日,何兴龙都没时间陪。时间久了,何兴龙连孩子的确切年龄都想不起来了。他说:“有时候,孩子问我,爸爸,我们同学住楼房。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房子?”!为什么我们活不下去?“当时,何兴龙对自己的妻儿充满了愧疚。

[科学技术]【十九大代表】贺星龙:他的行医路,足以绕地球10圈

但是内疚就是内疚。等他上了摩托车,何兴龙就会放下一切烦恼。这时,他的心里只有恶心。因为这是他的责任,一个村医,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何兴龙用实际行动回报村民的支持和爱护,用真情服务人民。探病费、打针费免,药费能免就免。如果村里有路有树,动物出了问题,村里的电视电脑需要修理,村里的一切都离不开他。因为他答应把留守老人和孩子交给他的农民工同胞照顾,他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和信赖。

何兴龙说:“让出去打工的人放心,让留在村里的人满意,就能安心。”(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部)

标题:[科学技术]【十九大代表】贺星龙:他的行医路,足以绕地球10圈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