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鹰以其敏锐的视力而闻名。即使你在几千米甚至几万米的高度翱翔空,风和地上的草仍然逃不过它的眼睛。

在现代国防和军事行动中,还有一种“鹰”,它能飞得高,看得远,能日夜不停地从千里之外发回信息,往往具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力量。这是无人侦察机。

在日前举行的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空航空航天大学的“常颖高原远程无人侦察机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该校“雄鹰”系列无人机自2009年以来再次获奖。

随着“长鹰”的诞生,中国成为继美国、以色列之后第三个自主研发远程、长续航无人机的国家,将我国无人机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水平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而背后是团队100多人18年的不懈努力。”“常颖”无人机系列总设计师、北航无人系统研究所教授向金武说。

猛烈攻击:一群“最可爱的人”

长航时无人机享有“大气层人造卫星”的美誉。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无人机必须实现从中近程到远程、长续航的飞跃。这个历史任务已经交给北航无人机团队了。

2000年,北航正式承担开发“长鹰”模型的任务,重担终于落在了向金吾的肩上。面对国家的巨大需求,他毅然中断正常的科研教学任务,奔赴模型开发一线。

“刚开始只有三十多个人,很多地方还是散的。”项金武回忆说,在学校的全面部署下,逐步形成了一支以相关部门骨干教师为主力,本科毕业生为后备力量,全国各地优秀人才组成的队伍。"不久,特殊的研究建筑也完成了."

当时“常颖”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前期研究、没有原型、没有参考资料。“每个人都没有模型开发的经验,更谈不上‘制造’飞机,能‘坐’飞机的次数屈指可数。”首席质量工程师郭虹说:“最初设计的无人机形状与目前的形状有很大不同。早就不可能记得画了多少图,算了多少数据。”

最后,设计了样机。2002年,该队驻扎在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的一个废弃军营,在附近的一个留守机场进行了试飞。

“条件很艰苦,当地的水很碱性,我肚子疼。”现任无人系统研究所所长王感慨地说,废弃了快20年的营房冬天没有暖气,带着帽子睡觉会冻得发抖。“但是大家还是一天工作11个小时,没有周末。有的骨干一年300天在外地,回京成了出差。”

2004年12月12日,团队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长鹰”系列的第一架无人机在这一天首次成功飞行。

之后,2007年,模型定型交付;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是玩家并没有停下来。这一次,他们把目光投向了高原。

攀登:攀登到高原上更高的地方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为了捍卫领土完整和安全,无人机的飞行足迹需要遍布祖国各地。但是高原上独特的压力条件让普通无人机“望而却步”。自从决定开发“长鹰”高原模型以来,提高高原高度的空性能和实现全地域化已成为车队最难克服的困难。

2013年,球队外场成为川西高原机场。海拔4260米,严重高原反应随之而来;水煮不开,饭煮不好,晚上睡不着;318国道路况危险,但每个人每天都要开车往返车站和机场几十公里;由于温度低、压力低、缺氧,飞机功率下降,发动机启动困难,队员们日夜反复试验。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开发出了一种带有功率控制模式的新型发动机。

[科学技术]为了共和国的海天长鹰 记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北航无人机

“可以马上启动,运载能力没有变化,就像低空一样。”副总设计师马自豪地说,“常颖”高原型的另一个技术创举在于主动/被动全天候信息采集,通过光电和雷达的配合,解决了夜间或雨雪天无法成像的问题。

“高速远程实时测控信息传输是‘常颖’高原型的第三大技术突破,它可以快速实时传输图像,图像清晰度高。”向金武表示,“长鹰”高原式解决了“飞、看、传”的技术难题,因此再次受到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青睐。

传承:三代人的“长鹰”

围绕国家重要战略需要,北航无人机创造了中国无人机史上的几个“第一”,从而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故事——“三代长鹰”。

20世纪50年代,中国首个无人飞行系统“北京五号”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诞生,实现了中国无人机史上的“零突破”。面对“无信息、无经验、无设备”的困境,北航师生在学校车间制作了无人机控制系统所需的几万个零件。从1958年7月到1959年2月,“北京五号”成功完成了三个阶段的试飞。

20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架成功研制的高空无人侦察机“no investigation-5”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诞生。是国内第一款装备部队的无人机,也是唯一一款出国作战的无人机。今天“无侦查——五”还在服役,所以北航成为全国唯一研制无人机并投入实战的大学。

21世纪,指挥棒已经交给了北航无人机队。他们研制出了飞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作战技术综合指标最好的无人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向金武和他的团队在国内首次突破了大规模长航时无人机系统系列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国内完全独立的长航时无人机系统技术体系。

现在,北航无人机团队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在新概念无人机设计、智能传感与自主飞行控制、新能源动力等方向开展了研究工作。近年来,他们发表了300多篇重点学术论文,申请了200多项国家专利。

标题:[科学技术]为了共和国的海天长鹰 记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北航无人机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