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杂志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创新卓越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研究团队在广谱持久抗稻瘟病研究上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于4月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细胞》上。

水稻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农民最头疼的是真菌引起的稻瘟病。它被称为“水稻癌症”,像瘟疫一样到处传播,经常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严重者减产40% ~ 50%,甚至没有粮食收获。

防治稻瘟病的最佳途径是培育广谱抗病的新品种。但稻瘟病特别“善变”,基因在不断变化。现在有100多个亚种。如何使水稻品种具有高、广谱、持久的抗病性,一直是研究者面临的难题。

此前,何祖华的团队已经分离鉴定出一个新的具有广谱持久抗稻瘟病的基因位点pigm,发现pigm是一个含有多个抗病基因的基因簇,编码一对“黄金搭档”功能蛋白:pigmr和pigm免疫受体,可以使水稻具有高抗性、广谱持久抗病和高产。此外,研究结果进一步解决了pigmr为什么能控制广谱抗病性的问题。

这项研究发现植物中有一个新的转录因子家族,叫做rrm。这些rrm因子可以与抗病受体pigmr相互作用,进入细胞核激活下游防御基因,从而使水稻产生广谱抗病能力。有趣的是,本研究还发现,如果将rrm蛋白强制导入细胞核,即使没有广谱抗病基因,水稻也能产生广谱抗病能力,因此利用rrm基因提高不同作物的抗病性是可能的。

[科学技术]新研究揭示水稻广谱抗稻瘟病防卫机制

该研究为广谱抗病机理研究和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策划/马;修订/夏青)

标题:[科学技术]新研究揭示水稻广谱抗稻瘟病防卫机制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