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互联网医疗依然火热。
2013年以来,互联网医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现在,虽然大量互联网医疗企业倒下,但还是有新的玩家进来。这个行业如此受欢迎,除了国家政策支持,还有巨大的医疗需求,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巨大的空.市场纵观互联网医疗的整个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野蛮的成长阶段
2014年初,一大批以网上挂号、网上咨询为主的互联网医疗产品,如余纯医生、第一医药网、好医生在线等进入公众视线。其中以余纯博士为代表的轻询模式一推出就点燃了市场。这种模式可以对患者进行分流筛选,节省患者时间,合理分配医生资源,平衡大小医院之间的用户数量,缓解用户看病难的问题。平台在短时间内发展了大量的医生,通过大量的广告获得了很多用户。
但是,【/s2/】医生入职表格的缺点导致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余纯医生的客户投诉增多。【/s2/】与此同时,余纯博士开始收取会员费,希望改善盈利模式。但是现阶段互联网医疗的主营业务还是在两个方面:轻诊和挂号服务。这样的非紧急项目使得用户的咨询需求呈现出低频率、浅层次的特点,无法支撑用户的支付意愿。
行业探索阶段
在政策、技术、资本组成的铁三角的温床中,医疗产业应该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国情的影响,【/s2/】国内医疗供需结构失衡非常严重,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需求量大及以下的三线城市医疗资源不足且落后。很多问题让行业发展缓慢。
此外,以注册网络(后更名为Micromedicine)为例,它通过为用户提供在线预约和注册服务而屹立于行业之林,在它之后的市场上涌现出了许多在线预约和注册平台。但是这种加号预约的方式占用了太多的公共医疗资源。一旦政策调整,基于预约服务的平台将受到很大影响。典型的例子是传太医,求医。
打破发展阶段
医疗行业具有医疗需求低频率、分散、医疗供给小而集中的特点。如何捕捉医疗需求,高效组织医疗供给,成为现阶段互联网医疗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另外,如何盈利也是个大问题。因此,医疗市场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获得供应、数据和服务的集中服务系统,以及一个统一的医疗路径。
当用户需求得到有效疏导,医疗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医疗供需结构性失衡的矛盾,辅助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技术支撑。无论是智能诊断技术还是提升大数据,技术才是真正的突破点。因此,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平台主要着眼于ai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建设的完善。比如2018年4月,平安豪医生推出了一分钟智能查询功能的门诊,妙健在数据方面与华为、小米等17大类300多款智能硬件进行了合作。
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互联网医疗仍然充满了玩家和激烈的竞争。
巨人的恶作剧
互联网医疗领域,阿里专注发展产业链中游,以云为支点,布局医疗智能,服务企业客户;而腾讯则以应用端为主,搭建多个在线医疗服务门户,承接一批线下服务相关项目,在与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商深入合作的基础上,发掘大数据的价值。
【/s2/】基于ai和大数据,腾讯和阿里这两家互联网巨头将触角伸向医疗的方方面面,未来将成为头号玩家。但在探索大数据价值的同时,两者在战略布局和发展模式上略有不同。
在发展初期,由于企业客户的购买需求和支付意愿会强于现阶段的用户,以企业为主要用户群体的平台更受欢迎,是医院药企是互联网医疗最早支付者的有力证据。
以阿里为例。在阿里体系中,医疗领域主要与阿里健康有关。无论是阿里健康、天猫一光、云医院平台、医生你,还是17年来与浙江省卫计委、杭州市余杭区、常州市新华医院等互联网医院、医学会服务的合作,还是在基因数据、营销等领域的服务,都凸显了阿里主要为B端客户提供服务的特点。
到发展中期,随着产品、用户使用习惯、上下游行业的逐渐成熟,服务用户的企业将迎来无限商机。比如在健康管理领域,用户使用和消费习惯的培养会推动服务收费模式的创新;经过测试,智能诊断等项目将纳入医保、健康险的报销范围,将大大提升用户的支付意愿,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腾讯的表现更为光明,因为它强调的是应用端的作用。从2013年推出微信智慧医院,到ai引导诊断技术的加入,到与多家医疗企业的合作,尝试构建从数据监测到医疗服务的闭环生态,再到现在将医疗市场拓展到线下,腾讯更加开放,与希望通过为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占领入口的阿里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在未来医院、智慧医院、医疗ai等业务上高度相似,但腾讯和阿里在医疗领域并没有直接的冲突。可以肯定的是,在资金、技术、产业资源等方面都有很强优势的腾讯和阿里,将会极大的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
但是,在医疗统一路径是最佳发展选择的情况下,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必须朝着健康、慢性病管理、诊断前、诊断中、诊断后的互联互通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大胆推测,在行业发展的后期,合作的竞争对手会成为最大的玩家。
行业的垂直多样性
2019年2月27日,平安博士公布上市后第一份财报,首次公布付费用户数量和付费转化率。作为去年香港资本市场第一家科技独角兽,平安的业务在2018年保持快速发展,实现总收入33.38亿元,同比增长78.7%,高于29.6亿元的市场预期;此外,2018年亏损减少8.8%,营业费用占比下降约9.8%。
同样,一号医药网母公司111集团近日发布了2018年财报。财务报告显示,111集团2018年净收入17.86亿元,同比增长86.1%。其中,2018年净亏损3.8亿元,大于2017年亏损2.49亿元,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亏损3.801亿元。
像好医生一样实现了减亏的人也就那么几个,大部分互联网药企继续像一号药网一样亏损。这两份报告的背后,指向了互联网医疗企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持续盈利的困难。百度医生倒闭,互联网医疗平台如求医咨询网、医疗160等的裁员转型,都与持续盈利能力不足有关。
一方面,有一个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巨头;另一方面,这个行业有一个长期的痛点。其他企业该怎么办?
【/s2/】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服务无利可图,线下服务太重,实现过往流量没有突出进展,行业迫切需要新的商业模式。【/s2/】但雪上加霜的是,互联网医疗行业还不成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的业务增长点不足以支撑,形成恶性循环。
以平安好医生为例。过度依赖平安集团,用户流动性差,平台用户留存率低,一直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从去年的财报来看,上述问题有所缓解。据悉,平安好医生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互动四大板块的业务。
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做好医生的策略是多模式集合,形成闭环后,搭建统一的一站式医疗服务平台。在多模式连接的帮助下,各种单一业务和整合业务的规模和盈利能力都有所提升,整个生态系统得到了带动,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先说帮助诊断。它关注医疗痛点的误诊,通过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降低误诊率,从三个方面帮助企业在行业内站稳脚跟。一是用ai辅助收集病史,大大减少了赶医现象;二是通过ai大数据为用户提供最合适、最专业的医生,既能提高医疗效率,又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三是人工智能与人力相结合,减少客观误诊因素,如减少与患者沟通时间短造成的误诊。这种模式也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总之,互联网医疗行业将继续火爆,但由于巨头参战、政策变化、处方外流的影响,未来仍有诸多挑战,情况会有所改变。
正文/刘匡微信官方账号,ID:刘匡110,此文启动创投网
标题:[科技界] 互联网医疗的千姿百态:火热、亏损、巨头亲赖
地址:http://www.heliu2.cn/hlw/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