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大国经济竞争的主战场,拥有健康的工业生态系统对于获取高附加值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工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业发展的机制并不明显,而是像一个神秘的“黑匣子”,等着你去发现,去破解。近年来,随着核电和高铁成为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的新名片,随着液晶面板等行业打破垄断,人们对中国工业的发展机制提出了新的解释,但很少有人真正“沉”到工业现场找到并破解“黑匣子”。冯路教授的新书《新火》一如既往地不仅大声疾呼自主创新是中国工业强国之源,还为中国制造业解决反全球化困境提供了对策。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新火》是一次用逻辑探索和解决历史之谜的旅程。

[科学技术]破解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的谜局

《新火》这本书是中国工业自主创新难题的解决方案,其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近年来,许多评论者混淆了概念,反对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错误地将自主创新等同于“闭关锁国”。新火在理论上反驳了这一点,解决了舆论圈对自主创新的认知困惑。另一方面,《新火》不讲理论,而是从具体生动的案例中提炼概念和逻辑,驱散笼罩在中国产业自主创新机制中的迷雾。

[科学技术]破解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的谜局

在《新火》中,冯路讲述了中国工业发展和增长的四个故事:中国的核电、中国的液晶面板工业、沈阳机床的“i5”系统和中国的高铁。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特点。

以中国核电为例,在技术发展上一直有一条长期的“引进路线”,而这条路线及其在舆论上的话语权掩盖了行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源。2004年9月,中国第三代核电站招标正式开始,2006年12月公布了招标结果,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成为中标方。据当时媒体报道,西屋获胜的主要原因是报价低。然而,从那以后,中国第三代核电站的建设一直步履蹒跚。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出于安全原因,中国核电发展步伐放缓。然而,2014年春天,“华龙一号”作为中广核与CNNC联合开发的中国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突然进入公众视野,迅速成为继高铁之后中国高端装备出海的又一张名片。于是,谜题出现了:一方面,进口的ap1000问题百出,长期未能取得成效,另一方面,acp1000,也就是“华龙一号”,有实力出口海外。那么,“华龙一号”是如何横/横/横出身的呢?

[科学技术]破解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的谜局

根据舆论塑造的认知和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带来技术进步的惯性思维,很多人认为华龙一号是在引进ap1000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华龙一号”成功了,而ap1000却停滞不前,谜题没有解开。

在《新火》中,冯路梳理了华龙一号的技术渊源,最早是CNNC在1997年开始开发中国的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1999年提出了总体规划,命名为cnp1000,属于二代技术。2005年,完成初步设计。然而,由于政府决定引进核电技术,cnp1000的发展陷入停顿。后来cnp1000重启,改名为cp1000,属于“二代加”技术。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初步设计完成。历史的发展有很多的偶然和意外。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中国政府要求所有新建核电站采用第三代技术。CNNC决定在cp1000的基础上吸收中国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并充分考虑福岛核事故后的最新经验反馈,自主开展了第三代核电技术acp1000的方案设计。CNNC知道政府的政策是将国内核电技术路线与西屋公司的ap1000统一,因此将acp1000的主要方向定位为出口,其第一个客户是巴基斯坦。acp1000赶上了“一带一路”的东风。

[科学技术]破解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的谜局

自2005年以来,与CNNC有市场竞争关系的中广核也在法国进口m310 MW堆型的基础上,通过多项技术改进,引进了cpr1000二代技术,然后发展到cpr1000+的“二代加”技术。在此基础上,中广核还开发了自己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cpr1000+。

可见,中国核工业企业在整体引进美国ap1000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主研发。CNNC和中广核率先将各自独立的三代核电技术并入华龙一号,根据协议,核心为CNNC ACP 1000技术的177核,排列成单堆,核燃料为CNNC研发的cf自主品牌。个性化的特殊安全系统可以在具体项目中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配置。“华龙一号”品牌由双方共有,技术的知识产权属于发明人。至此,华龙一号的发展起源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一技术成果确实参考了国外技术,但从根本上讲,在引进之前,中国企业已经从不同来源探索出了自主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方案。所以,“华龙一号”是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的产物。作为证据,“华龙一号”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不能出口的。在ap1000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西屋公司频繁更改设计图纸、主泵多次交付失败等问题。作为在中国测试的新技术,ap1000暴露了其固有的缺陷,导致西屋公司破产,也牵连了东芝,后者为了中国市场的布局而秘密收购了西屋公司。然而,日本企业对中国核电产业布局的困惑只是在ap1000失败后才暴露在中国公众的视野中。从逻辑上讲,打一个稳定的“华龙一号”不可能是很多漏洞的ap1000的技术衍生。

[科学技术]破解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的谜局

此外,根据冯路的采访,老院长为了国防安全搬到四川深山里的核电研究所,在军转民最困难的时期,曾经像乞丐一样在全国各地寻找项目,但当时峡谷里拿着微薄工资的核电人经常说“我们想搞核电”。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和从未丧失的技术研发冲动,核电院在90年代为秦山二期核电厂压水堆的自主设计和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秦山二期核电厂后来成为华龙一号的设计基础,至此,中国核电行业自主创新的谜团才真正彻底解开。这不是一个五颜六色的新闻,而是几代中国实业家的创业史。

[科学技术]破解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的谜局

正如《新火》所说:“中国的产业组织只要是自主开发的(产品和流程),无论使用了多少国外的技术或外部的知识,也是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发展,无论如何利用国外技术,无论如何用‘开放创新’或‘融入国际产业链’等标签粉饰,结果必然是技术依赖,永远摆脱不了技术的落后状态。”

标题:[科学技术]破解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的谜局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