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影响,广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新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为重要抓手,对冲疫情影响,推进“六稳”和“六保”工作,敦促投资在逆境中稳步上升。
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以新技术、新工艺为主要方向的“新基础设施”。新基础设施覆盖7大领域,包括5g基站、UHV、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对于广州来说,新的基础设施将集中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广州新增基础设施项目236个(不含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3690.9亿元。其中,瞄准新的数字基础设施进行突破,成为广州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路径”。
快速客运
在黄浦区和南沙区,文远智行和马骁智行两个“无人”车队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自驾车出租车试点运营。通过手机app,可以叫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由人工智能系统规划调度。马骁智行发言人表示,疫情期间,虽然车队停运24天,但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第一季度的客运量和总里程分别增长了32.8%和50%。他认为,新的基础设施将带来更快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更多的信号源,这将大大提高自主驾驶的安全性。
全自动码头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致力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码头,利用北斗导航进行精确定位,无人驾驶作为“搬运工”。与传统码头相比,人力减少了60%左右。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红卫介绍,新基础设施是广州港培育和发展新动能的新引擎。通过5g、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改造港口运营系统,实现精准感知、在线处理、智能决策,有助于提高港口运营效率,重塑业务运营流程。
新的基础设施将在哪里推出?5g网络和应用、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随着“新基础设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广州在新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领域不断努力。今年5月,广州签署首批73个重大数字新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涵盖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智能充电桩等重点数字新基础设施项目。6月28日,广州召开重点项目开工会,召开重点项目推介会,新基础设施也是关键词之一。从梳理的项目来看,5g网络和应用、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是主要努力方向。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广州新增基础设施项目236个(不含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3690.9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332.5亿元。其中,5g网络与应用、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128个。,包括5g基站和网络设施建设、“国际数据传输枢纽”广州南沙节点、粤港澳大湾区等。总投资2028.6亿元,2020年预计投资191.5亿元;智能能源、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等综合基础设施领域项目67个,包括阿波罗智能汽车生态基地和自动驾驶运营基地、广州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项目,2020年总投资515.3亿元。预计投资63.1亿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项目41项,包括广州超级计算中心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系统建设和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建设,总投资1147亿元,2020年预计投资77.9亿元。
如何把握新基础设施的浪潮?广州率先发布“数字新基础设施”政策
近年来,广州在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7月7日,广州率先发布“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广州市加快发展新数字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提出40个新数字基础设施。广州作为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三大节点城市之一,全国工业互联网logo分析系统五大节点之一,2018年开始实施5g等信息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截至今年6月,已建成2万个5g基站。截至今年4月,有65个数据中心在使用,36个正在建设中,即将建设和即将建设。
近年来,广州不断推动融合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22条》出台,着力培育优质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以琶洲为核心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打造数字会展、数字金融、数字文化、数字贸易等综合发展产业新高地。推进全市26个承接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工业园区建设,累计面积超过2.5万公顷,逐步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空房格局。加快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发展,建成近3000个充电站、2.5万个充电桩和50多个电站。推进广州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视频监控系统等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广州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包括冷泉系统实验装置和极端海洋动力过程多尺度独立观测科研设施在内的四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东空天力学研究所、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精密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所、广东港澳大湾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人工智能与高级计算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型研究所。
新基建怎么筹集?充分吸引社会投资
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本身就是一个新兴产业,以应用为基础,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意味着投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还会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吸引社会投资。
上个月,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与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签署合作协议,推进新华三数字技术公司和数字服务公司国家总部项目建设,开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战略合作。
如何吸引多元化投资,实现多轮驱动?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宏伟表示,广州将激发各方投资活力,探索国有企业积极吸收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通过项目混改、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鼓励各区加快配套措施研究出台,形成市区政策合力。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通过项目招商、科技招商、市场换投资,建立了数字化新基础设施项目库。目前第一批收集入库项目254个,总投资约2600亿元。
据广州市发改委统计,在广州市已确定资金来源的新基础设施项目中,企业以自筹为主,城市财政资金、贷款或组合为辅,企业自筹项目比例超过一半。
多元化推动数字经济
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着倍增作用。在新冠肺炎爆发的肺炎中,云会议、视频教室、远程医疗等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基础设施中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新基础设施对生产生活的应急支持、倍增和乘数效应。
——王洪玲(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广州分院副院长)
提供城市解决方案
新的基础设施将为城市提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解决一个城市的出租车运力问题,新的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增加出租车,另一方面可以搭建调度服务平台。通过新的基础设施,增加7000辆汽车的传统效果只有增加5000辆出租车才能实现。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是新基础设施的一个突出特点。
——王新(新华三集团副总裁)
标题:[科学技术]广州发力新基建 重大项目接踵动工 总投资近3700亿元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