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报纸网站近日发表文章称,中国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多种高科技技术遏制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相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回顾疫情防控工作,无论是物质生产、智能防控,还是复工生产,央企科技实力处处闪现,科技“硬核”作用在关键时刻日益凸显。

航空空工业集团开发了一种全自动口罩生产机器,可连续工作24小时,每台机器每分钟可生产100个口罩。

中国移动研发5g医疗辅助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完成远程护理、测温、消毒、清洁、送药等一些危险任务,有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交叉感染,减少了医护人员的人力短缺,大大节省了防护服、口罩等物资的短缺。

中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推出“电力分公司鸿雁”智能无人运输及投资控制系统,可接入、管理和控制多类型无人机,执行应急物资运输、隔离区食品配送、巡逻飞行、防疫广播、远程喊话、喷雾消毒等任务。

中央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展开了“肉搏战”的“科技战”。

先进技术的护航,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注入了更多的信心和信心。核工业企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医用材料生产的灭菌效率。CNNC四家消毒中心全部投入抗疫消毒,中广核免费消毒27批120多万份医疗物资。湖北省央企医疗废物企业承担了湖北省多个城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任务。CSSC子公司CSSC绿洲联合开发了处理能力300 kg/h的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理方舱,中国节能减排,抓紧建设武汉前子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10小时完成施工计划,3天完成4个重大项目的设计图纸,8天完成主要设备吊装和管道铺设,提前31小时完成3条生产线的建设和调试任务,有效缓解了武汉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巨大压力。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支撑“人休机不休”

智能制造支持“人不工作”。中央企业充分利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电子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有效减少现场就业。

航天科技建设远程仿真应用系统在文昌、北京、上海实现了实时判读、远程监控和协同测试,有效保障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中国的发射任务。中石化依托生产管控模拟平台,为勘探、炼化、运输等生产作业现场提供远程专家支持、在线管控和动态监控,为疫情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保障。中国建材生产的高效玻璃纤维空气体滤纸支持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0.3微米颗粒过滤效率达到99.97%,可有效过滤SARS-CoV-2中的气溶胶颗粒。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支撑“人休机不休”

智能制造也成为许多央企谋求发展、推动创新的重要方向。中国电子董事长芮小武表示,未来,中国电子将把网络安全信息化、现代数字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早期布局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在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中铁预测,在建筑行业,“机械替代、自动化减排、智能无人”的智能建筑技术,将在疫情过后得到更大程度的使用和推广。中铁集团董事长张宗言指出,将加快一批智慧工地和智慧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从劳动密集型建筑向智慧建筑转变的步伐。

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最重的武器,在引导新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中发挥先锋和主力军作用,积极发挥技术优势,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

航天科技迅速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平台和系统,帮助构建了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条件下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态。全国建成400多个智能税务所,开发部署了30多套智能微办公产品。通过在线处理、在线服务、智能机器人服务和热线服务,鼓励企业用户在线办理涉税业务。开发了金融电子票据管理系统,开辟了医疗登记、医疗、支付、电子票据交付等环节,实现了全闭环电子管理,为人们提供了“不排队、不联系”的体验。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支撑“人休机不休”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工作局局长、发言人夏庆丰表示,国资委将引导央企利用危机,利用好这次科技抗疫形成的R&D优势、产业优势和成果经验,加大物联网和产业力度。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布局。加大对生命科学、远程医疗、医药卫生的投入,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信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转型升级

标题:[科学技术]智能制造支撑“人休机不休”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