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道路交通的“大脑”吗?智能旅行的未来是怎样一种场景?其实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交通“大脑”已经在无尽的道路中“勇敢地带头”,赋予了出行方式更强的科技感。

近年来,“互联网+”等新技术、智能网络连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不断应用于道路交通领域,并已深入融入人们的生活,不断满足人们对安全、便捷、高质量出行的新期望。与此同时,“黑色技术”的逐步应用,创新和丰富了“智能交通”的新内涵,也呼应了城市提升综合交通管理能力的深层次需求。

近日,“2019互联网+城市交通管理创新论坛”在公安部交管局的指导下,由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和高德地图联合主办,在合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以及相关行业的企业聚集一堂,分享交通行业的创新服务和技术成果,为全面实现智能交通提出建议,展示一幅生动多彩的未来旅行画面。

[科学技术]智能交通“2.0”:给道路装上“大脑”

“黑色科技”保驾护航道路安全

数据显示,随着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人、车、路持续高速增长。到今年6月底,中国的机动车数量已经达到3.4亿辆,其中包括2.5亿辆汽车。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29个城市超过200万辆,北京、成都等11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在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也对如何更好地应用大数据,服务于流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技术]智能交通“2.0”:给道路装上“大脑”

认出一辆车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孙介绍,近年来,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卡口、视频、执法取证设备已接入公安交通综合指挥平台。预计到今年年底,交通监控视频将在全国联网。

同时,建立了25种违章分析模型和车辆特征数据库,从交通轨迹数据中筛选出各种违章行为。综合指挥平台的成功应用也使得甲板车隐形。通过给车辆贴上“肖像”标签,综合指挥平台可以分析4700亿条航迹数据,筛选出12万多辆有假甲板的疑似车辆,对频率较高的车辆进行重新筛选。在数据与每个省市同步后,通过跨地区时间空分析锁定假甲板。

[科学技术]智能交通“2.0”:给道路装上“大脑”

识别面孔

它不仅是“认车”,而且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平台可以实时准确地发现与认证相关的相关违法行为,准确地“认脸”。与审验有关的违法行为有三种:无证驾驶、驾驶损失(注:指驾驶员丧失驾驶资格后仍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如“酒后驾驶”吊销驾驶证、“吸毒驾驶”吊销驾驶证、“分数过高”不学习、逾期不验证等。),与驾驶证不符。这类人员仅仅通过交警执法,其实远远不够,难度也很大。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和判断,该系统可以对失去驾驶能力的驾驶员的行为进行警告和处理。

[科学技术]智能交通“2.0”:给道路装上“大脑”

移动导航已经成为旅行者的“全方位向导”

发展“智能+”出行,用“无缝”出行服务提高出行效率,将利用交通设计基础和交通工具,减少平均中转时间和分层出行方式,推动旅游业进入智能交通发展阶段。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地图总裁刘振飞表示,以移动导航应用为起点的管理和服务出行模式将向各个层面开放,让出行者在出行前、出行中和出行后都能获得全面高效的服务。

[科学技术]智能交通“2.0”:给道路装上“大脑”

智能旅行时代即将到来,移动导航所能发挥的作用远不止是“指路”,它正在向旅行者离不开的“全方位向导”转型。

保护安全

“路千条,安全第一。”动态交通事件语音提示是管理者与出行者之间的纽带。移动导航实时接收动态交通云信息,随时提示出行者;通过应用物联网改造后的“智能锥桶”,可以将道路建设信息上传到地图app,访问数据平台,实现道路建设、事故、封闭控制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发布,设置安全屏障。随着“智能锥斗”的出现,仅沪宁高速公路二次事故率就降低了34%。

[科学技术]智能交通“2.0”:给道路装上“大脑”

提高效率

以高德地图为例,根据毕马威和国家经济研究所的分析结果,移动导航应用为用户节省了至少19亿小时的拥堵时间,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和燃油效率。像去年11月第一次上线的“多方向实时路况”,实现了路口车道级导航,更准确地引导路口车辆。

保护环境

“通过陆续推出‘实时公交’等绿色出行导航,我们正在向多模式绿色出行移动导航应用转型。”刘振飞表示,过去一年,超过37%的用户采用了绿色出行模式,绿色出行的占有率甚至超过了加拿大多伦多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等公共交通服务完善的城市。“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提高我们的技术能力,我们不仅要做地图导航工具,还要希望为整个城市的绿色旅游提供大量的新产品和服务。我们推出了“智能公交站”,覆盖10多个城市。出行者可以通过车辆信息查询有效规划出行时间,公共出行会越来越方便。”刘振飞说。

[科学技术]智能交通“2.0”:给道路装上“大脑”

画一个有吸引力的未来旅行场景

今年7月,交通部正式发布《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以“数据链”为主线的数字采集系统、网络化传输系统和智能应用系统,加快交通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城市ct

拥堵,资源过度消耗,交通事故……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论坛上,高德地图镜像系统正式上线。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表示,基于ai和大数据的城市交通智能分析、评价和诊断的“镜子”,就像城市的“ct”,从多个维度扫描影响城市交通的因素,提供城市交通运行的“体检报告”,并分析原因,从而为精准的综合决策提供依据。

[科学技术]智能交通“2.0”:给道路装上“大脑”

得到“诊断结果”,下一步重点实现人、车、路的信息协同,建立快速到达用户的服务模式。在武汉,高德地图通过信号灯实现了信息协作。另外,当出现拥堵、事故等情况时,视频ai识别技术可以第一时间判断感知路况,通过app、汽车导航、智能引导屏等中介实现零时差分流引导。

一站式全链

“一站式”、“全连锁”无疑是未来旅行社不断变化的方向。公安部交通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邱认为,新的出行需求可以从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和出行者三个方面来解释。管理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工具正确引导旅行社,更好地监管新业态;服务提供者有能力提供预约和定制服务;旅行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和享受不断变化的旅行方式。

[科学技术]智能交通“2.0”:给道路装上“大脑”

数据公开,政策引导有效,技术支持和监管得力。在未来实现智能出行目标的过程中,还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刘振飞表示,未来将从自动化、电气化、网络化和共享化、深化企业间合作、深化基础应用创新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智慧+”出行。

“从旅行到生活”,平台智能升级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放资源共享和数据访问整合的过程。只有努力走出“数据孤岛”,数字红利才能让大家更好的受益。

标题:[科学技术]智能交通“2.0”:给道路装上“大脑”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