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子然尚瑞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五年前挂牌以来,作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肩负着为国家检验制度、为地方谋求发展的重任。五年来,天津保税区经济蓬勃发展,远洋船舶遍布世界各地。制度创新使这个“实验场”生机勃勃。

截至2019年底,天津自贸区共实施432项制度创新措施,向国务院和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总结上报233项试点成果和创新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27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向天津及相关地区复制推广328项经验案例。

今年4月19日,空长隆航空公司与招行租赁合作进口的leap-1a备用发动机正式进入中国。在天津自贸试验区东江地区,海关部门已受理该发动机进、出、租赁贸易的纳税申报手续,并在一天内完成全部手续,实现了对该发动机异地进、租赁业务的监管。

将大型租赁设备的非现场监管范围扩大到发动机和模拟器等高价值航空材料,将在展示空航空租赁业务的整个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是支持空航空企业抵御疫情和救援的切实措施,也是天津海关不断创新、支持租赁发展的综合布局。

天津东江海关新贸易监管科副科长田原说:“按照传统的监管模式,这种飞机发动机进入上海后必须运到天津东江进行实物监管,然后送到杭州。通过制度创新,我们以“一站式”方式解决了企业的需求,减少了周转环节,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制度创新制造了一个成本“洼地”,支撑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下,乘客退款和航班取消给航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招行租赁积极与长隆航空空公司合作开展备用发动机租赁业务,增加了空航空公司的融资额,降低了资本成本。

招商银行金融租赁副总裁施永阳表示:“航空空租赁是一项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更强的业务,在实际运营中面临巨大挑战。所以制度创新在企业中最有价值,更有意义,最受欢迎。”

截至2019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6.4万余家,注册资本超过2.17万亿元。2019年,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利用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全市10%的GDP、46%的实际利用外资、1/2以上的外商投资和近1/3的外贸进出口额,成为推动区域优质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断优化的商业环境,让企业集聚,让天津自贸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名片”。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支持中埃TEDA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与仁川自由经济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登陆津蒙国际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开展中国首台出口非洲盾构机保税维修业务...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凭借自身优势,在国际合作方面有突出亮点。

[科学技术]天津自贸区:服务京津冀高质量发展

今年前两个月,天津海关已办理中欧列车53个通关手续,5724个标准箱。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平均每年接待100多艘国际邮轮,是各大国际邮轮公司开辟亚洲航线的重点港口之一。

在金融方面,天津已成为继上海和海南之后第三个推出英国《金融时报》账户的地方。上线4个月,开通ft账户900个,办理ft业务总额454.75亿元。“金改30条”已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全部实施,我国第一部保税租赁业务管理办法和第一部商业保理行业监管办法已经颁布。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打好政策牌,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红利。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扁平化高效管理,制定制度创新和项目清单,推动自贸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连茂军说。

标题:[科学技术]天津自贸区:服务京津冀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