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大名单”昨日公布,被誉为中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备受关注。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南通科学家王院士领衔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新中微子振荡模式”成功摘得桂冠。

据了解,“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新中微子振荡模式”是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原创性科学成果,也是我国首次测量的粒子物理基本参数,在国际高能物理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网显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在2012年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率先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发现了与θ13对应的新中微子振荡模式,并精确测量了其振荡幅度。中微子振荡参数θ13描述了中微子振荡的幅度,关系到中微子研究的未来发展。它是粒子物理的28个基本参数之一,与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有关。这一成就赢得了国际粒子物理界的高度赞扬,并获得了多个国际奖项。

[科学技术]王贻芳:捕捉“幽灵粒子”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主要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并得到学术界认可和广泛引用的中国公民。此前,著名科学家华、、吴文俊、钱学森等曾获此殊荣。

王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他师从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专攻高能粒子。2001年,38岁的王放弃了在斯坦福大学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多年来,他见证了粒子物理在中国的成长和发展。记者冯

相关新闻

国家科技奖中的南通元素

2012年2月14日,两院院士吴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吴多次来到南通,他对近代中国第一城南通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论证了南通的独特地位。

2012年2月14日,南通中远船务有限公司倪涛等人开发的“深海高稳定圆柱形钻储平台关键设计制造技术”项目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江苏神马电力公司董事长马斌参与UHV输电设备及技术研发,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别奖。

南通大学顾教授领导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新技术及其应用”获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也是我市历史上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

在2014年1月9日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两个项目“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施工技术”和“海上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均与南通有关。胡同里铁路桥总设计师、中国铁路桥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高领衔三索面三主桁架斜拉桥施工技术。这项技术承载了南通人通过铁路和公路跨越长江屏障,无缝连接上海和苏南的梦想,解决了桥梁跨度大、桥面宽、活载和列车速度快带来的问题。除了高,南通市两位著名的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伟,中国铁路桥梁勘察设计院院长也在名单上。

[科学技术]王贻芳:捕捉“幽灵粒子”

“海上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由CCCC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谢世伦院士等15位科学家共同完成。CCCC第一航院是南通洋口港设计的主力军。洋口港是中国第一个在公海人工岛上建造的深水港,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建造的难度最大的近海深水港。

2016年1月8日,获得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潘建伟“多光子纠缠”团队,其中有来自启东的陈玉玺教授;

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是由通州高级中学毕业生、京能光电副总裁孙谦博士带领的“硅基硅基硅基高光效蓝光发光二极管”项目组。

标题:[科学技术]王贻芳:捕捉“幽灵粒子”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