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期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负责人31日就此重大决策安排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这个观点是什么意思?

答:《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发布的第一个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意见》的出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的颁布,是新时期学习贯彻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

问:新时期全面深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新时期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的、创新的、对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教师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渠道相对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统一的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的专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的规模、结构、素质和能力基本满足各级教育发展的需要。

到2035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将大大提高,培养数百万骨干教师、数十万优秀教师和数万教育工作者。教师管理的制度和机制科学高效,实现了教师管理制度和能力的现代化。教师积极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已经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科学技术]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育部负

问:改革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必须坚持五个基本原则:一是保证方向,保证党牢牢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二是加强保障,把教师工作放在教育发展的关键支撑战略领域。三是突出师德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第四,深化改革,以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第五,分类政策,根据各级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现实,考虑区域、城乡和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科学技术]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育部负

问:具体改革措施是什么?

答: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首先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二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第三,弘扬高尚的师德。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首先是增加对师范院校的支持。第二,支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第三,分类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在理顺体制和机制方面,首先是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配备。二是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第三,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第四,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评价制度改革。第五,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制度。第六,深化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在改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方面,首先是要明确教师的特殊重要性。二是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第三,大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第四,维护民办学校教师的权益。第五,推进高校教师工资制度改革。第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问:如何保证改革措施的有效性?

答:部署一分,实施九分。第一,加强组织保障。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发展注重公平,改革注重机制,注重整体质量和安全,保证党建工作,把教师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分工,确定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优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完善支出保障机制,确保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决策安排落实到位。优化资金投入结构,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中最薄弱、最迫切的领域。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投入。完善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规范资金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第三,加强监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督导的重点内容,并将督导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

标题:[科学技术]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育部负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