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院院长刘(左二)在给病人做手术 东方医院的崛起是传奇:20年来,相当于县级医院规模的东方医院,成为浦东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上海发展起来的三级医院。改革、创新、突破,东方医院的发展深深镌刻着刘的性格。

在最近召开的东方医院心内科年会上,刘院长再次呼吁:未来3-5年,颠覆传统医学领域的机会在于干细胞!东方医院要率先在干细胞产业的“南极”大陆插上中国国旗!

豪情的背后隐藏着刘对的无奈:不要说普通人,就是这些离诊所最近的年轻医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了解干细胞产业对中医的意义。

“我从学医开始就追求创新,创新会有风险,尤其是医学创新,必然会有风险。”刘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慨地说:“我们中国医生还是缺乏创新意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以中文命名的疾病、手术器械或手术名称,更没有重大的设备和技术。作为一个中国医生,应该为此感到羞耻。”

1998年,刘在德国心脏中心学习,接触了“人工心脏”技术。借助机械辅助循环系统,可以帮助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继续生活,也可以为心脏手术后难以脱离体外循环的患者提供短期的心脏支持。但是人工心脏价格昂贵,手术和后续支持要求也很高,所以这项技术在国内还没有开发出来。刘回国后,把这项技术带回医院,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科学技术]刘中民:我首先是医生,然后才是院长

2006年东方医院涉嫌利用人工心脏进行人体实验事件,引起各方热议,对刘的质疑和批评也不少。刘在各方面都是苦涩的:如果这样的病人没有人工心脏支持,大部分人都活不了一天,但是谁能也愿意去理解在挽救生命和承担责任之间孰轻孰重呢?即便如此,在2006年12月压力最大的时候,刘依然为新疆乌鲁木齐当地贫困农牧民进行了慈善手术,3天内完成了10次难度较大的心脏手术。

[科学技术]刘中民:我首先是医生,然后才是院长

从刘博客的澄清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当时事件的影响。他不说事件对自己的伤害,只是想不通:为什么有人把救人当成社会新闻?还不遗余力的利用外行人的想象力编造一些可笑的“故事”?

“都说人工心脏是‘创新’,真的把我提了起来,说明当时中国还不明白什么是医学创新。”刘说,其实人工心脏在国外已经成熟,是一种挽救生命的手段。但是国内很多医疗领域的人对其缺乏了解,更别说媒体和普通人了。接受心肺移植的患者通常处于疾病的晚期。选择手术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但也意味着医院和决定手术的外科医生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科学技术]刘中民:我首先是医生,然后才是院长

明明是救人的技术,怎么可能像老虎一样凶猛?最让他担心的是“这场风暴阻碍了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耽误了中国人工心脏的研发和创新至少10年。大家都不敢做。”

一名学生在他的博文中这样描述刘:“他在恰当的时候鞠躬,他的人生轨迹与浦东的发展史产生了共鸣。他绞尽脑汁,把医院往前拖。他走得太快,很多东西变成了创新。科研、临床、管理、教学部门要创新,他要进其他没有设备的医院。他永远是先锋、领袖、先锋。这样的人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怎么能不被批判呢?”

尽管批评声此起彼伏,刘对创新和发展的执着却丝毫没有动摇。

2012年底东方医院南院开业前,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黄金地带。东方医院总部只有一栋楼,一直被称为“中国最小的三甲医院”。即便如此,刘拿出一层楼专门用于转化医学研究,把盈利的病房变成了亏损的实验室,甚至一度引来利益受损的科室主任的坚决抵制。

“一定是同一个中奖被杀的人。”一些学者拿干细胞研究开玩笑。然而,刘却是不畏一切障碍,勇往直前。他反复强调:“我先当医生,再当院长!”即使以牺牲医院的切身利益为代价,刘也愿意花时间和经验去探索这项对患者来说确实有前途和有效的技术。

当院长和医生重合时,刘坚信,肩负建设张江干细胞基地使命的东方医院,将利用上海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东风,改变未来中国干细胞产业格局。

标题:[科学技术]刘中民:我首先是医生,然后才是院长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