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科技日报的一个小调查:“说说你知道的双创新政策?”

人大代表的回答大多是:“有很多好政策,但具体记不住……”

近年来,许多科技政策频繁出台,“双创新”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词汇。自从国家提出大众创业和创新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国家和地方有很多好政策,给创业者带来很多便利。”全国政协委员、中关村知枣街总经理景程说。然而,双创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关键环节有待突破;有些政策需要执行和改进。

产品难出,融资难,市场道路坎坷

"不久我们将有一种新的抗癌药物上市."全国人大代表、海归代表之一、浙江北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烈明说。他最后一次宣布新药上市是在七年前。

“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流程难”不仅是新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所有创业团队的苦恼。景程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创业团队的研发期一般还好,但新兴产品很难真正走向市场。“市场门槛、安全认证、批准等。不容易完成,所以他们浪费时间。”她说。

同时,融资困难。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和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第一条是科技和金融创新三项举措,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双创新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固定资产占比低等内在缺陷。融资困难仍然是一个普遍问题。”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副市长陈群说。

成果少,高科技技术解决不了企业的“渴”

“加强创新的源头供给,提高了大众创业创新的科技含量,促进了重大项目向社会开放,促进了产业发展、社会应用和创新创业。”在10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

早在几年前,科技部就呼吁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重点,扩大“双创新”的源头供给,使科技人员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但时至今日,走在“双创新”最前沿的企业家们,对于科研院所的“高科技”,仍然处于“望梅止渴”的阶段。景程认为,释放大学和科研机构存放的大量科技资源只是第一步。她说,进入企业的成果和市场化还有很大的差距,要从差距中贴近产业转型过程中的痛点,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绿色世界控股集团董事长宋庆也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成果,甚至科研人员能够进入创新创业的洪流。

时代瞬息万变,政策需要更加精确和多样化

根据景程近年来在双创新圈的经验,“现在需要加强的是政策的准确性和多样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新产品和新兴技术的出现,各个行业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过去一个政策主导世界,整套项目“完成”的局面已经改变。

景程指出,未来的政策应该更准确地针对某个行业或某个环节。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针对项目和平台制定一些精准多样的服务支持政策,以满足不同形式的创业公司和平台的需求。

景程介绍说,一些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最近,她的公司和相关主管部门正在联合做一个关于“双创新”精准服务的项目。

(北京科技日报3月13日)

标题:[科学技术]“双创”进阶仍有政策待升级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