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寿》老袁满龙平:做完这两件事,正式退休 2018-04-16 14:02:03来源:中国新闻社作者:王晓斌1 中国新闻社三亚4月14日(记者王晓斌)“我现在压力很大,有两件事必须要做好。 14日,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三亚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虽然已经到了养活自己的年龄,但他仍然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大 图为袁隆平在大会上的讲话 中新社记者胡耀杰照片 袁隆平,生于1930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带领团队培育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1000多公斤,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首先要实现杂交水稻大规模示范,亩产1200公斤 在提高水稻产量的“长跑”中,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没有松懈 “米手”老袁满龙平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我希望在成为‘90后’之前实现这个目标 要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多抗,种子是关键 袁隆平透露,他的团队每年至少花五个月的时间在海南南繁基地培育新的杂交水稻品种 “海南是南繁的黄金宝地 一般做一个品种需要八代,一年一代需要八年 但在三亚,冬季一季就可以种植到优越的温光资源,三年就可以完成八代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后,袁隆平团队在“长跑”中增加了新的目标 “杂交水稻的研发方向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从过去单纯追求高产转向高产优质 但袁隆平强调,追求质量不应以牺牲产量为代价 说到超级杂交稻,袁隆平不禁“夸”了一句。“我家的超级米太美了,大家都去看看。” "袁隆平邀请大家参观稻田."我的超级米是米中的仪仗队。 “第二件事是培育耐盐的海稻 袁隆平表示,2017年,海米种植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海水浓度为0.6%的条件下,有一个品种面积小,亩产可达620公斤。” 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和沿海地区,其中2-3亿亩有潜力改良为农田 袁隆平设想推广种植1亿亩海米。“按亩产最低300公斤计算,每年增产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 它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 据了解,1986年,中国“海米之父”陈日升发现了能抵抗海水盐度和碱度的野生稻。从此,海米的栽培开始,获得了珍贵的资源“海米86” 从2016年开始,袁隆平的团队开始研究海水杂交水稻,并在海水灌溉稻田进行简单脱盐处理的试验。2017年取得初步成效,小面积最高亩产达到620斤 目前,海南南繁基地已筛选出一批海米材料,并生产了一定数量的种子,将扩大试种 “大面积1200kg/亩超级杂交水稻和成功研发海水杂交水稻这两个目标是我团队目前的努力方向 袁隆平希望在2020年实现,那时他“满意了,可以退休了。” ” 加载更多> > 负责编辑:贺培肉苁蓉
标题:[科学技术]“米寿”老人袁隆平:做完这两件事正式告退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187.html

![[科学技术]中央军委给这两名医生记一等功 所为何事?](/images/defaultpic.gif)
![[科技资讯] 柯马与央视《机智过人》再续“前缘” e.do教育机器人完美演绎人机](/uploads/diyimg/udysz1jaziatiakrz5035fvut4n2gs-lp.png)
![[科技界] 有三星洗烘搭档的日子里,更容易找到生活中的甜](/uploads/diyimg/z0rf7nceglch23hi2lse6rb6lvid3t-lp.png)
![[科技资讯] Moka创始人赵欧伦:AI+SaaS会是人工智能商业化新路径](/uploads/diyimg/tqftc268yoaj0tjdn7k3rb9cnun8en-lp.png)
![[科技界] 科沃斯机器人发布2019半年报:研发费同比增长 38.86% 全面加速技术创新](/uploads/diyimg/buyg0jubodqsgeo8mof9g4fv6k7yp4-lp.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