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5月17日电:彻底查漏补缺——哈尔滨市“清理”确诊病例调查

新华社记者强勇,杨思琦

16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最后一名新冠肺炎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黑龙江省确诊病例“清理完毕”。面对当前疫情反弹的“加班”,哈尔滨痛定思痛,深入“疫情”线寻找漏洞,填补不足,加快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

5月17日,人们参观了哈尔滨湘江公园。黑龙江省卫健委17日宣布,5月16日0时至24时,黑龙江省无新增新冠肺炎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病例,最后一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截至5月16日24时,黑龙江省所有确诊病例均已“清除”。新华社记者王松照片

深入寻找漏洞

4月初,一场与境外输入相关的群体性疫情,打破了哈尔滨连续多日的平静。从家庭聚餐到几家医院的医院感染,66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肺炎,其中包括很多医务人员。

国务院要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联合防控机制综合小组报告,指出哈尔滨市对从国外输入疫情的风险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的厌战和思想松懈。相关医院认为,通过海关和社区防控可以彻底筛查出SARS-CoV-2感染者,在医院聚集疫情的可能性极小。然而,正是这种粗心为病毒的渗透打开了方便之门。

哈尔滨市有关部门调查发现,疫情源头控制不够严格,部分入境人员未隔离14天,导致入境人员有漏检的可能。在社区防控中,尽管多次宣布“禁止聚集”,但聚会和聚餐仍时有发生。

核酸检测是及时发现SARS-CoV-2感染的关键。目前疫情之初,哈尔滨只有疾控机构和传染病医院能够进行核酸检测,大部分医疗机构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核酸检测需要几天才能产生结果。在等待结果的同时,一些亲密接触的人出去吃饭,而另一些人在家里隔离期间仍然随意出去。

在一些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的防控措施。无效,不能有效进行预约诊疗。陪伴探视制度不完善,不同病房的工作人员行动自由。持续的医院感染表明,应该严格保护的医院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运行。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涉案医院在第一时间未进行封闭式管理,相关患者和密切接触者未得到及时调查和控制,错过了控制传染源的最佳时机。

5月17日,市民走在哈尔滨赶水路旁边的人行道上。新华社记者王松照片

强化短板

由于疫情防控不力,黑龙江省在哈尔滨追究了18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责任。弥补缺点成了战争“疫情”的重中之重。

近日,记者来到哈尔滨新建的“火眼”实验室,看到实验室配备了自动核酸制备仪、基因测序仪等50多项新设备。项目负责人杨介绍,实验室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日核酸检测能力可达1万人。截至5月6日,黑龙江省已公布三批核酸检测机构,全省核酸检测能力超过每天9万人。

针对医院感染防控薄弱环节,近日,哈尔滨市对75家发热门诊进行专项监管,整改157个问题,对2265家民营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关闭1251家防疫要求不达标的医院和诊所。

哈尔滨市卫健委副主任柯云南表示,医院已全面实施分时预约挂号、规范预、分诊、加强病房管理等措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需要对所有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市和区(县)两级分别向社区派出1650名和17000多名政府干部。64岁的退休工人张宝报名参加防疫,在哈尔滨技校社区卡点值勤。他和另外两个志愿者成立了临时党团,三个老党员同意坚守卡点,直到疫情结束。

目前,哈尔滨市已从防输入、守门、禁聚等方面实施了一整套加强整体防控的措施。近期,查漏补缺专项行动进一步开展,在10个方面查出44个具体问题,其中设立银行和改革39个,限期整改5个。

5月17日,人们参观了哈尔滨湘江公园。新华社记者王松照片

坚决防止反弹

哈尔滨确诊人数“零”,结果很难得来。但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仍然是一个挑战。

部分受访干部认为,对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和严峻性认识不足,导致防控不切实际,是哈尔滨本轮疫情反弹的主要诱因,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首个考题。

到目前为止,哈尔滨的大、中、小学、幼儿园还没有开学,这将加大防控的压力。社区管理需要加快建立常态化防控队伍,特别是下沉干部和志愿者逐步撤出后,形成快速替换力量。近日,经相关部门检查发现,部分物业未能按需求为员工发放口罩,测温枪不灵敏,未更换。

哈尔滨市卫生监督委员会二级检查员刘楠表示,只有继续收紧思想上的“总开关”,进一步检查漏洞,填补不足,才能防止疫情卷土重来。

标题:[科学技术]彻查漏洞 补齐短板——哈尔滨本土确诊病例“清零”调查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