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80年代,屠呦呦在工作。

1985年,屠呦呦在实验室。

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正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图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研究所提供

屠呦呦教授的团队在青蒿素研究上迈出了“一大步”。她的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在治疗高变异性红斑狼疮方面有独特的效果。根据以往的临床观察,青蒿素治疗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率分别在90%和80%以上。屠呦呦教授表示,随着青蒿素研究的深入,未来将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更多的新药投入临床使用。89岁的屠呦呦作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至今仍在科研一线努力奋斗。回顾自己60年的科研生涯,屠呦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将用一生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青蒿素,让中医药造福全人类。"国家的需要是我努力的方向。"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屠奶奶虽然获奖无数,但这几年隐居生活,很少公开露面。最近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治疗作用的消息令人振奋。红斑狼疮被称为“不死之癌”。然而,对于屠呦呦的团队成员来说,青蒿素并不是治疗红斑狼疮的新药物。

青蒿素研究远未进入最后阶段

屠呦呦教授的研究小组在20多年前开始使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医研究所杨澜研究员,1995年加入屠呦呦团队,一直担任屠呦呦的助理。她说,在完成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药效学和安全性研究的基础上,屠呦呦课题组于1995年至1997年委托北京中医医院对双氢青蒿素片治疗红斑狼疮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双氢青蒿素片对各种光敏性红斑病变的消退有明显效果,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关节痛、全血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尿蛋白阳性等全身症状。同时服用激素的红斑狼疮患者,在激素剂量不增加并逐渐减少至5mg/天维持时,仍可好转,说明该药对红斑狼疮有积极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双氢青蒿素有潜力发展成为新一代安全有效的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屠呦呦说,中医是宝库,还有很多资源需要挖掘。以青蒿素为例,随着团队对青蒿素研究的逐步深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在她看来,青蒿素的研究还远远没有到最后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方法的升级,未来将有更多的新药投入临床使用。涂老说:“国家需要我做一件事,我就要努力做好。国家的需要是我努力的方向。”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获奖前后生活没什么变化

屠呦呦对获奖无动于衷,去年刚刚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屠呦呦说,他一辈子想要的就是做好科研工作。他希望深化对青蒿素的研究,开发更多的药物来造福更多的人。“我这个年纪,身体不好。我没想到会赢得任何奖品。我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奖。”

1955年参加工作,屠呦呦从事医学研究64年。她说她是误闯了医学界。“小时候经常看到身边的中医给很多病人治病。当时我觉得学医能让这么多人免除病痛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但说实话,我没想到我会在医学的世界里度过余生。”1946年,16岁的她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辍学。当时医学还不发达,经过两年多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这段经历也让她对医学产生了兴趣。1951年高中毕业,报考北大医学院药学专业。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在她看来,丈夫的支持对她这些年来专心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多亏了我们的老李,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指望他在菜市场买菜、洗衣服、做饭。”屠呦呦笑着说,李廷钊是他的终身秘书。屠呦呦接连获得诺贝尔奖和国家科技奖后,更忙了。通常,屠呦呦在家与记者或客人聊天,而李廷钊则负责忙碌。

说到他的妻子屠呦呦,李廷钊看起来很有爱心。“她年轻的时候工作太辛苦,经常在实验室呆几天。当时实验室条件不好。”如今,屠呦呦的视力和听力都大大降低了。有时她在家和她说话时能听得很清楚。几年前,他总是建议妻子养一只空,多休息,多陪陪孩子和孙女,但事实上这很难做到。“只有暑假两个孙女来看她,一家人才能团聚。”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李廷钊告诉记者,2015年,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曾致电屠呦呦,但屠呦呦不知道对方的来历,错过了电话。后来她在电视上看到新闻,才知道自己得了诺贝尔奖。得知获奖后,她一度想放弃去参加颁奖典礼。因为当时她腰疼,每天坐久了疼的厉害。当她听说飞行需要10个小时时,她不想去参加颁奖典礼。后来她想通了这个奖代表中国,是中国的荣誉,决定去领奖。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屠呦呦年轻时“用自己的身体测试药物”进行科研的经历也让李廷钊惊出一身冷汗。1972年,他在云南“五·七干校”工作时,接到屠呦呦同事的电话,说“快来”,吓了他一跳。原来,在那段时间里,屠呦呦在实验室里日夜用乙醚溶剂浸泡青蒿制备实验药物。结果屠呦呦因为有毒化学品中毒昏迷。李廷钊照顾妻子一周。

说起这段经历,屠呦呦是轻描淡写。1972年,国家“523”办公室要求海南疟疾地区的中医研究所试用黄花蒿有效提取物,观察临床抗疟效果。临床前毒性试验需要大量制备青蒿醚提取物。但当时几乎所有药厂都倒闭停产了。屠呦呦的课题组只能找到7个大缸给人用水装饰房子,里面放乙醚溶剂浸泡黄花蒿。乙醚和其他有机溶剂对健康有害。当时设备设施比较简单,也没有通风系统,最多每个人都可以戴口罩。有一次,屠呦呦在做实验的时候突然晕倒,同伴们赶紧送她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她因接触大量化学溶剂而得了中毒性肝炎。因为肝功能受损,她牙疼甚至松动脱落。那段时间,她只能吃软食,甚至流食。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李廷钊说,虽然屠呦呦近年来获得了很多奖项,但全家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变化。“一个家庭怎么过日子,怎么过日子,就是她比以前更忙了。”

八十多岁了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李廷钊说,随着近几年的获奖,越来越多的人来采访或找到她,这让他有点不习惯。有时候,家里的电话整天都在响。但屠呦呦拒绝了绝大多数采访,甚至在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后,政府组织的获奖者集体采访,屠呦呦缺席。“她是一个安静的人。现在她老了,更喜欢安静。因为腿脚不好,只要休息一下,她一般都在家看书看报。”她很少回宁波。屠呦呦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现在荣誉已经过去,是时候冷静下来继续做事了。”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李廷钊说,屠呦呦从事科研已经几十年了,他最大的遗憾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1972年,屠呦呦在海南进行抗疟药物临床试验,李廷钊被分配到云南“五·七干校”。当时,他们的大女儿李玟只有4岁。最小的女儿李俊刚出生后,被送回宁波老家,在屠呦呦的父母照顾下。她直到三岁半才第一次见到母亲。很长一段时间,女儿都不想给父母打电话。这让屠呦呦和李廷钊心里很不好受。李俊说,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从来不明白为什么其他孩子都有父母陪伴,但她是一个人。她长大后才明白。很长一段时间,李俊不想回北京和父母住在一起。直到前两年她才把户口从宁波迁到北京。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说到女儿,屠呦呦有负罪感。“在我们这个时代,事业永远是第一位的。国家需要的时候,你只能把孩子扔了。在我们看来,为国家做出这种牺牲算不了什么。”直到现在,89岁的屠呦呦依然没有退役的想法。课题组还需要她做很多工作,每天还得工作十几个小时。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她非常关心团队对青蒿素研究的每一项发展。“我们在研究中通常会遇到疑惑。我们总能找到涂老师。她也很乐意回答我们的问题。像她这样的伟大科学家经常和我们讨论问题。我们的团队,不分老少,都可以发表意见。”青蒿素研究中心的一名成员说。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同事和学生眼中的屠呦呦

"她寻找的东西将被研究一辈子."

中国医学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和屠呦呦已经合作几十年了。他说,屠呦呦在那个时代的科学家身上有着独特的印记。“国家需要的时候,再难,个人也得往前走。”1972年,屠呦呦在海南与患者打交道已久,但风险仍然很大。但当时她知道研发新型抗疟药物刻不容缓,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她宁愿自己去冒险。由于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即使偶尔回家一两天,他也会立即去实验室组织讨论和报告。过了几年,屠呦呦与家人的联系非常少。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廖龙符对屠呦呦的印象深刻,是因为她对名利无动于衷。在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之前,屠呦呦获得了一个在中医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奖项——第三届唐氏中医发展奖。200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推荐屠呦呦参加第三届唐氏中医发展奖,屠呦呦婉拒。她当时打电话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议推荐年轻人参选。“她当时说,我都50多岁了,还要这个奖?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都是别人争取的。她对奖项不感兴趣。”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姜也是屠呦呦共事几十年的老同事。他说,屠呦呦从开始搞科研开始,就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钻劲。只要她在寻找什么,她就会研究一辈子。当时需要一些黄花蒿乙醚提取物进行临床试验,但药厂基本停止生产,不得不自行配制。屠呦呦只好找了几个大锅,往里面倒入乙醚溶液,然后把青蒿泡在里面,这样就产生了测试样本。然而,乙醚有一种非常刺激的味道,并且非常易挥发。当时整个办公室弥漫着刺鼻的乙醚味,当时没有排气系统,甚至连风扇都没有。但是,如果我们用这些乙醚提取物做实验,我们会长期暴露在挥发性乙醚中。时间长了会头晕,甚至莫名其妙的流鼻血。有一次,他因为深度中毒昏迷不醒。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姜说,自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将青蒿素作为抗疟药物的首选,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在蒋看来,屠呦呦之所以获奖并受到表彰,是因为她和她的研究团队率先将黄花蒿的化学活性部位引入“523”,率先分离青蒿素,率先开展临床工作。“第一是主动,科研的灵魂是原创。这说明人们意识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崇尚原创、追求卓越的正能量正在增长。”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工作是她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屠呦呦给杨澜研究员印象最深的是对工作的痴迷。“涂老师整天想着青蒿素,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蒿素的作用。对涂老师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生活的乐趣来源于工作,工作是生活最大的乐趣。”在杨澜的印象中,屠呦呦是一个没有架子的善良科学家。生活中,她和隔壁善良的老太太没什么区别。“有时候大家都忙了一上午。中午她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吃午饭,边吃边工作。”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屠呦呦的生活很简单。有时候,她整天呆在实验室里,中午和同事在办公室吃午饭。多年来,屠呦呦基本没有参加过单位组织的旅游。她唯一一次出去旅游,是有一年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去北戴河疗养了两天。尽管如此,她还是早早回家了,因为她工作太忙了。由于长期在实验室做实验和观察,屠呦呦往往需要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姿势,有时会整天泡在实验室里。这让屠呦呦的腰腿陷入了根本原因,尤其是常年困扰她的背痛问题。

[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屠呦呦血糖血脂偏高。但是只要有空,他还是会来办公室指导年轻人。一位来自屠呦呦的学生告诉记者,屠老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对工作相关的事情要求非常严格。在实验的方向上,她总是自我检查。只要她在实验中遇到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直到问题解决。屠呦呦对博士生、硕士生要求很严格,论文总是一字不差的修改,甚至还有标点符号。所以选择屠呦呦做硕士和博士的导师,通常是“有压力”的。屠呦呦一直坚持从不签署她没有主持或参与的文件或话题。她不止一次强调,不参与就是不参与,不能因为自己是课题组组长就签论文。

标题:[科学技术]89岁屠呦呦:国家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