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会成员的防疫记录

2月7日至4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呼吸科教授、内科主任孙在武汉抗击肺炎疫情。

61岁的孙是北京医院湖北医疗队的专家顾问,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位。她刚毅,口无遮拦,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累,就像“铁”,这是她在很多同事心中的印象。

更“铁”的是她近40年的工作经历,包括非典、禽流感、鼠疫等。,都是抗击传染病的难忘场景。

“作为一名医疗老兵,国家陷入了困境。我必须冲到前线。这是医生的天职,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女儿离家很远。虽然她不能担心丈夫一个人在家,但她还是主动请缨。拥有所有最先进的设备(呼吸机、超声心动图、b超等。)治疗所需,他们从呼吸科、心内科、急诊科、消化科、护理人员等13个科室聚集了最优秀的人才,出发了。

[科学技术]孙铁英委员: “铁”打的抗疫一线医务老兵

“国家有麻烦了,你得走了。虽然我很需要你,但是需要你帮助的人更多。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登机前,她收到了丈夫的消息。那一刻,一向坚强的孙流下了眼泪。

熟悉孙的人都知道“她很会看病”。走之前,她也充满了信心:“肺炎怎么会治不好呢?怎么才能治好?”到了现场,“发现自己真的低估了。”孙说的困难是意料之外的。

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孙所在的北京医院湖北急救医疗队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校区B座11楼(东区)重症监护室。病房有50张床位,24小时内挤满了病人,都是危重病人。

与时间赛跑,与疾病作斗争。在不断治疗患者的同时,孙和专家们制定了专家查房会诊制度。每天上午10: 30,专家进行联合会诊,所有重症、危重病例由专家讨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总结经验。给孙留下深刻印象的是3月3日,这是她的生日。忙了一天正准备吃碗面的时候,一个病人突然病危,呼吸心跳停止。她迅速组织值班医生进行抢救,并给予ecmo+crrt(俗称“人工肺”结合“人工肾”)和呼吸机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血液滤过、肾功能、心功能恢复。那晚是惊心动魄的营救,直到黎明明。

[科学技术]孙铁英委员: “铁”打的抗疫一线医务老兵

这样的例子很多。因为新冠肺炎没有治疗肺炎的特效药,他们能做的就是治疗各种并发症。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待遇都是战争。特别是护理人员,每天用胃管一点一点喂病人清理大小便。“他们比我的孩子做得更好。”有些病人说。

“经过这次抗疫,我深深体会到了国家体制的优势。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每一个病人。而且所有治疗都是免费的,其他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这种费用个人承担不起。”孙对说道。

在重症监护室的战场上不后悔不遗余力的战斗,是每一个医疗队成员的心愿。毫无疑问,他们打了一场漂亮的仗。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治疗了100名患者,其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4人死亡,都是在医疗队到达武汉的早期,其中两人已经91岁以上。

“我什么也没做,这是医生的职责。”在采访中,孙一直表示,没有护理人员、志愿者和全国人民的支持,疫情不会这么快得到控制。尤其是护士,尽管四班倒,凌晨三点下班,但脱下厚厚的防护服,穿上自己的衣服,早上六点就到了酒店。

战争“疫情”结束后,孙回到了北京。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应对重大急性传染病疫情。在小组会议上,她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立国家级疫情医生直报制度;二是建立重大急性传染病标准化诊断方法,提高核酸快速检测能力;第三,抓紧研发传染病咨询、核酸检测和护理机器人,减少交叉感染。

“面对像新冠肺炎肺炎这样突发的严重传染病,国家必须有适当的储备,包括防控材料,特别是技术,如疫苗、检测技术和药物研发技术储备。”孙强调。

标题:[科学技术]孙铁英委员: “铁”打的抗疫一线医务老兵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