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李媛媛

当最初面对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时,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赵志伟坦言,他不可避免地感到沮丧和焦虑。主要担心的是会对生活和国民经济,以及公司的业务产生影响。

而现在,他和整个公司团队早已忽略了抑郁和焦虑,正在努力抓住新的机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工智能行业必须努力化危机为机遇。”赵志伟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

“总的来说,这次疫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人工智能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北京大学教授、北京致远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黄铁军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解决这些需求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面对疫情,公司领导层迅速转变思路,讨论分析了哪些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国家和普通民众度过难关。以前的客户也很快找到我们,提出疫情中的技术需求。”赵志伟说。

赵志伟说:“当初,我们没想到人工智能会渗透到疫情防控的这么多领域。”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落地,带来真正的应用价值。

把握线上线下融合的大趋势

“从长远来看,这场疫情也是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过程。”黄铁军认为,过去人们更多地把人工智能说成是“黑技术”。疫情过后,人工智能可能真的会逐渐转型为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

在赵志伟看来,短期内,疫情可能会对人工智能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有的企业业务可能停滞不前,有的项目进度不如预期,现金流压力大。

“但从长远来看,疫情有很大的市场,可以给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他强调,这不仅仅是疫情期间的短期机会,而是大势所带来的长期机会。

赵志伟将这一趋势概括为:线上+线下+人工智能。

“疫情期间,全民改变求助网络服务的习惯非常重要。”赵志伟坚定地认为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和在线政府服务肯定是未来的大趋势。这对人工智能行业意义重大。

赵志伟认为,正如2003年非典疫情使电子商务平台走向成熟一样,疫情也在催生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迫使传统企事业单位加快数字化转型,这将加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发展。

"在这场流行病之后,我们在核心轨道上的想法已经开放了."赵志伟表示,公司在教育、医疗、司法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核心轨道不会调整,但疫情过后,各核心轨道的战略和规划可能会调整,以更好地满足线上线下结合的市场需求。

以医疗领域为例,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在线医疗服务,希望解决医患信息差的问题,但并没有触及医生资源不足、基层医生水平不足的问题。后者仅靠互联网难以解决,需要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

关于人工智能在在线服务领域的应用前景,黄铁军分析,人工智能本身是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基础上的,必然会有广泛的在线应用。

除了这种趋势,黄铁军认为,一些依靠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的“零接触”产品和服务,不仅会在疫情期间得到应用,未来还会在更广泛的场景中使用。“我很看好这个方向。”黄铁军说。

“这次疫情其实是一个大浪潮。如果人工智能企业能够在危机中找到机会,继续脚踏实地地打磨技术和产品,那么在这场疫情过后,他们将会发展出更大的后劲。”赵志伟说。

便利和隐私不应该是矛盾的

除了市场需求和长期趋势,黄铁军认为,疫情对人工智能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人工智能产品做得足够好,它们实际上有潜力在抗击疫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他说,在疫情期间,大量医务人员致力于新冠肺炎肺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如果人工智能产品能够为医院的患者提供安全、准确、自动化的给药和测温服务,就可以代替一些人工护理,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更加高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但现在很多人工智能产品都无法提供如此完善的服务,与疫情中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黄铁军说。

黄铁军认为,疫情也对人工智能行业提出了另一个更高的要求——保护用户隐私。

比如利用语音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开发的“零接触”产品,涉及到用户的声纹和人像等隐私信息。这些个人隐私信息能否得到很好的保护,是影响这些人工智能产品未来应用的重要因素。

“疫情造成的许多需求可能是长期的,但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安全和隐私问题。否则,虽然有需求,但不放心,还是很难真正落地。”黄铁军说。

谈到个人隐私,赵志伟认为,人工智能产品的便利性和用户的个人隐私真的像跷跷板。为了享受非常方便的服务,通常需要提供更多的个人信息。人工智能企业应关注用户的个人隐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这场疫情也促使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黄铁军补充道。“法律法规和企业自律当然必不可少,但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最近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有好处的。同时很好的保护了用户隐私。这条技术路线是存在的。”

标题:[科学技术]疫情后AI或迎长远需求,但把好隐私关是前提

地址:http://www.heliu2.cn/xw/9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