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高层多次点名加快5g、人工智能等新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新的基础设施遍地开花。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重点规划,制定新基础设施配套政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刘向东告诉《证券日报》,加快各地新基础设施项目布局,是为了抓住疫情后经济振兴的机遇,提前布局新基础设施,让发展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从而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动能。相比之下,新基础设施具有带动能力强、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的特点。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振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
据了解,最近,许多新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已经发布。比如江苏省出台《关于加快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信息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将加快5g、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计划投资120亿元,新建5g基站5.2万个;上海市发布的《推进新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提出全面实施“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四大建设行动。初步梳理出未来三年首批实施的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在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基础设施建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数字化。”苏宁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傅毅夫告诉《证券日报》,与传统的“铁公基”不同,新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性质决定了其作为数字经济增长基础的地位,可以有效刺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设备。对人才、知识等先进要素的投入将带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也将促进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制造业将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此外,新的基础设施覆盖更广的领域,支持更丰富的业态,为创新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创造更大的空空间,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
此前,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中国“新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指出,未来以5g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点亮中国经济未来的新希望,因为它考虑了短期刺激经济和中长期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作用。中国银行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新基础设施”七大重点领域的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左右。
傅毅夫表示,在推进新基础设施建设时,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战略和重点规划,研究制定新基础设施配套政策,为相关项目的立项和评估提供决策参考。此外,要探索创新、科学的投融资、管理和运营模式,加强国际合作,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开放更多的参与空间。
刘向东认为,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建设规模和需要,做好前期规划和超前布局,结合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需要,建设百年老工程,防止重复建设形成负资产。同时,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发挥与周边城市乃至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形成新基础设施支撑的超级数字网络。
标题:[科学技术]新基建“遍地开花” 专家建议进一步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