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各种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智能制造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企业面临着管理、技术和人才的巨大挑战,尤其是物流方面的挑战,这要求企业认识到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并有序地促进改进。

强调了智能制造下制造企业对物流系统的改进需求

1.1物流日益受到制造企业的重视

从全球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物流起步早,发展成熟,仍然是世界物流管理水平、物流系统和物流设备的标杆。中国制造业物流起步晚,近十年发展迅速。一方面在于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从最初以生产材料和生产设备投资为主的扩张,转变为订单交付、多品种小批量或多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模式。订单交付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重视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不断完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下中国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发展之道

另一方面,我们借鉴世界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从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实施中引入更加科学、高效、安全的物流理念。随着物流水平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获得了更好的回报,同时,我们也更加意识到先进的物流系统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的引导,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发展迅速。同时,面对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压力,制造企业也形成了发展高端智能物流的需求和动力。未来,中国制造业物流必须在构建标准物流体系的基础上,向高端化、智能化、集成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1.2智能制造转型中制造企业的物流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当前的时代机遇下,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除了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智能物流也是其核心理念之一。面对现代制造业日益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人机工程学水平和生产效率,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物流活动,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智能效率,创造数字化管理,智能物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没有智能物流就无法实现智能制造。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下中国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发展之道

需要明确的是,提升制造业物流最重要的是提升企业的思维和认识。智能物流系统的构建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概念,其最终效果将取决于物流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这是通过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无法实现的。智能制造还要求相应的物流系统与生产流程相匹配。

比如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必然会要求物料的准确配送,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环节,被推回到供应链的前端。具有复杂尺寸和重量的材料的自动分配是在线的,这需要物流设备的标准化,各种零件和物流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标准化,并且进一步需要供应商在下采购订单时根据对应关系提供最小包装单元的零件。如果这些工作在前期没有做好,即使最后组装的高科技设备再多,也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以上要求涉及产业链中的一系列环节。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下中国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发展之道

所以制造业物流的“智能化”飞跃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思维,要按照点-线-面很好的协调。不这么想,只从运营流程的一个点来升级,肯定得不到好的结果。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物流就像血液和经络一样,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的全过程。

一个企业想要实现智能物流,想要认真去做,首先要做好“伤筋动骨”的准备。自始至终的环节会涉及:产品外观尺寸设计、采购模式、供应商管理、生产调度计划、物料需求方式、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生产线布局、厂房和仓库的建筑布局、组织结构、人员岗位、责任划分、成本核算等。这是“一把手”工程,需要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决心才能做好。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下中国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发展之道

制约制造企业的五大生产物流问题

目前,影响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的主要问题存在于五个方面:

2.1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落后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技术是否先进,生产过程是否顺畅,生产物流活动是否高效。综上所述,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在管理上需要重点提高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执行混乱,精益生产意识薄弱,信息化程度低,未能有效辅助生产。

2)bom管理:现有工艺bom中存在大量虚拟零件、零部件、清单单元错误,没有及时清理。

3)流程管理:退料、换废、补货流程繁琐,流程耗时长,影响生产。

4)质量管理:供应商质量控制薄弱,退换货周期长,进货抽检标签管理不规范,抽检不及时。

5)供应链管理:供应商管理制度不建立,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问题、延迟到货、少到货不作为。

6)关键指标kpi管理:没有关键指标kpi绩效考核。

2.2信息网络共享度低

信息网络的共享程度直接反映了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如果企业的信息共享程度落后,会导致企业与社会脱节,从而导致无法及时与供应链合作伙伴进行有效沟通、企业内部信息更新缓慢、生产难以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建设。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信息网络共享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入库、盘点、检验、发货、配送、交接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无法共享材料库存状态,实现库存监控。

直运无法实现信息流与现实物流同步,需要人工输入信息,输入误差大。

检验工作信息操作繁琐,系统无法生成单据,导致检验单不规范。

异地项目或工厂没有信息系统支持,多是手工完成,效率低,容易出错。

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信息反馈效率低下。

2.3专业化和合作氛围尚未形成

生产协作是专门部门和企业之间为完成同一生产任务而建立的横向生产环节。实现协作可以加强专业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扩大合作范围,促进现代工业生产中相互依存的不断发展。专业化将产品及其生产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生产单元,而协作将分解后的单元连接成生产的有机整体。

目前,许多制造企业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联系不紧密,合作机制不完善,各个环节的责任不明确。比如公司后勤部门和质量部门沟通合作不够强,目前的防护工装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在防护工装审批上没有质量部门的建议。公司项目部与采购部沟通配合不够强,导致配送工具未能及时到位,影响生产。

2.4仓库设施布局合理性差

工厂设施的布局优劣不同,会对生产经营产生很大影响。据统计,一个好的仓库布局设计至少可以降低10%~30%的物料搬运成本。因此,仓库的布局设计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目前,国内制造企业仓储设施布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厂区周转仓储面积相对较小,租赁仓库距离公司生产部门较远,库区分布比较分散,容易导致租赁仓库物资发放不及时,影响生产。

仓库内功能布局凌乱,内部管理操作流程缺失,导致产品收发效率低下。

生产车间的路边仓库规划不当,缺少线上配送、路边储存、物料包装、管理等方案。

现有的仓库不能满足公司未来增加生产能力的要求。

2.5缺乏物流标准操作系统

标准作业是现场高效生产的基础,是主管管理工序的基础,是进一步改进的基础。目前,许多制造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物流运作体系,现场操作因人而异,操作结果不规范,容易导致物流过程中零件损坏、磕碰等缺陷产品的发生,或者文件归档不规范,不利于物流流程的优化。

总的来说,导致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物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工厂建设之初没有设计好生产物流,没有形成合理、规范、顺畅的运作流程,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许多断头问题。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制造需要配套的物流系统,要把物流系统推回到供应链的前端,以完善产业链中的一系列相关环节。例如,在线物料配送的自动化要求物流设备和零件的标准化,供应商在下采购订单时需要提供标准化的零件。以上要求与采购订单、工厂布局、仓库设计、仓库内功能设计等有关。

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所需的物流技术和设备

制造企业的物流涵盖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其中厂内物流系统的升级对实现智能制造尤为关键,应用的物流技术和设备主要包括智能信息平台、自动化立体库、无人搬运设备、标准化技术等。让我们以处于智能制造探索前沿的汽车行业为例,分析物流技术应用的要点。

智能信息平台。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拉动式生产将成为汽车生产的主要模式,即客户需求驱动生产。在这种模式下,汽车制造企业需要直接将信息与最终用户和供应商联系起来,通过智能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在此过程中,数据同步系统、生产物流拉动系统、供应链可视化系统srm和车间物流配送系统sps将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物料控制系统和所有信息的互联互通。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下中国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发展之道

自动化立体图书馆。近年来,一些制造企业应用了自动化立体仓库(包括托盘自动化仓库、小型装载、多层穿梭巴士系统等。)来代替平面仓库进行零件分拣和临时存放。自动化立体库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空的利用率,提高仓储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同时,输送机、分拣线等自动化物流设备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下中国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发展之道

无人搬运设备。目前主要有agv和无人叉车。Agv多用于工厂搬运零部件和物料。agv代替叉车和拖车搬运物料,可以减少人力,实现批量更换的规模成本优势,经济效果明显。无人叉车主要是指以标准托盘为运输对象的无人运输工具。严格来说应该叫托盘车agv或者堆垛机agv,欧洲也叫apm。这类产品目前的成本低于agv。未来,智能工厂使用的搬运工具将更加先进、高效和灵活。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下中国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发展之道

物流标准化技术。对于汽车生产和流水线物流,最基本的标准化就是采用标准化包装。因为只有包装标准化才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每条线的体积,最大限度地提高在线运输车辆和设备的装载效率,更好地保证运输安全和零件质量。

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转型中的物流改进建议

目前,我国制造业物流的难点不仅限于物流设备的简单连接,还包括标准化流程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科学的整体物流规划。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突破的方向。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企业会形成这样一种误区:企业认为只要购买先进的设备,就可以实现智能物流,但其实这并不是万能钥匙。

根据多年的咨询经验,我们发现许多新设备投资的效果远远达不到目标,不可能实现设备的高效利用。问题的关键是企业对智能物流的看法过于片面。在德国工业4.0的过程中,一开始没有考虑设备的投入和更新,而是先进行整体物流规划。通过前期统筹规划,按照规划方案统一引入标准流程、信息系统、智能设备,并串联到制造的各个环节,可以为智能制造提供有力支持。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下中国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发展之道

毫无疑问,智能物流是连接供应商、仓库、生产车间和市场的纽带,在整个企业活动中起着连接作用。制造企业通过良好的供应链重塑或优化整个供应链系统,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生产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制造企业要实现智能物流,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重视物流在企业活动中的地位。相应的物流咨询规划应与企业总体规划同步进行。在项目规划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整体施工方案已经报批,甚至建筑设施已经全部建成,然后企业开始考虑物流规划。如果在这个阶段再介入,往往会出现工厂布局、内部建筑、消防设施、物流方案之间的“干扰”,迫使物流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让步,影响整体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因为企业提前规划了物流计划,造成了过度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下中国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发展之道

二是明确智能物流实施的目标。在考虑重塑或优化现有物流现状的同时,要充分分析企业的市场战略规划,考虑后续生产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化,使整个智能物流方案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第三,做好相关人才的储备。我国智能物流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人员配备上,智能物流由运营层、管理层和维护层组成。企业应重视对员工的相关技术培训,形成完整的人才体系作为支撑。

第四,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是产品运输、储存和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将自身的企业物流活动融入国家物流体系,从而降低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包装、装卸、运输等环节的设备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

第五,请专业公司从数据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支持等方面提供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现状和企业的发展思路,量身定制物流运营策略,以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比如采购设备时,可以优先考虑本地自动化和信息化,软硬件自动化升级接口留给其他部分,下一步就是根据企业的产出和资本来考虑。

[科学技术]智能制造下中国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发展之道

第六,保持并不断优化良好的物流运营策略。一个好的策略固然重要,但在实施层面实施方案策略制定的流程和标准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新的物流运营策略建立的初期,员工往往是根据经验和感受来工作,需要及时纠正。同时,企业要关注市场,与专业公司沟通,不断优化物流系统。

标题:[科学技术]智能制造下中国制造企业的智能物流发展之道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2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