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人们最怕的是看不到光明和希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长期困扰着社会。作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张炎一直致力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

数据显示,中国有近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每年新增患者30万,是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医学干预已经落后于世界,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至今不明。

“长期以来,由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引起的老年斑、由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死亡和突触丢失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三大元凶。由此衍生出的三种理论,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和争议。”张艳说道。

第14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张艳

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不断开发新的药物来消除aβ斑块、抑制aβ沉积和减少aβ产生,但这些治疗策略在临床试验中失败了。这让人们重新思考两个重要问题:aβ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物质吗?抗aβ免疫治疗的方法是什么?

张炎觉得这些问题必须回到基础研究上来解决。“在aβ代谢途径和神经元凋亡的研究领域,人的神经元与大鼠和小鼠的神经元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中有效,但在临床试验中可能无效。”因此,张炎决定选择人类初级神经元作为发病机制的实验对象,以尽可能“恢复”真实情况。

初级神经元在形状和功能上与体内神经元相似,可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提供准确的生物学信息。而神经元属于有丝分裂后细胞,已经成熟,外源基因很难进入。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基因转染一直是研究者面临的难题。

经过反复尝试,张炎通过显微注射技术成功地将外源蛋白和表达质粒引入神经元,并分析了细胞内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毒性和作用途径,为aβ沉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她还带领团队筛选研究了一系列能够抵抗细胞内淀粉样蛋白沉积毒性的物质,为抗aβ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除了生物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张炎在大学期间从他的心理学背景中受益匪浅。

“心理学更注重从整体角度分析原因,也教会了我如何将多个变量分开,逐一研究。”张炎说,“但是当我想进一步研究人脑和神经的工作原理,并试图理解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机制时,生物学开始显示出它的魅力。”于是,张炎从零开始去加拿大补生物,读了神经科学硕士和神经生物学博士。

张燕教授在实验室

2005年,张炎回到北京大学任教,6年后加入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这是一个集心理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力量于一体的新型科研机构,旨在推动与脑科学研究相关的跨学科研究。

“麦戈文特别鼓励内部合作交流,经常组织讲座和研讨会,分享大脑研究最前沿的科学进展,在这里与志同道合的科学家讨论,总是碰撞出新鲜的想法和火花。”张艳激动地说,她最享受的是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对于7岁的女儿,张艳也秉持着开放的教育理念:“我不会教她背一些科学事实,但我特别注重培养她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会教她如何发现问题。如何理清概念,如何通过自己的判断收集信息,得出结论。”

张燕教授在实验室

2018年1月12日,张艳荣获由全国妇联和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第14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谈及女儿以后是否会像母亲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女科学家时?张艳笑着说:“我只会说话会教书,不能为女儿决定未来。”

同样,面对早在111年前就被发现的老年痴呆症,张炎只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却说不准未来什么时候能战胜这种顽疾。“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完全理解它。可能是我们没有找到最关键的因素。这可能需要无数科学家几十年的科研积累,但可能只是一瞬间。”张炎说:“我们似乎在雾中,但我们永远不能停止前进,因为一旦我们有机会清除雾,我们就会发现光明就在眼前。”(线索来源:全国妇联宣传部)

[科学技术]张研:拨开阿尔茨海默迷雾 去看更美的夕阳红

标题:[科学技术]张研:拨开阿尔茨海默迷雾 去看更美的夕阳红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