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既重新强调创新发展理念的首要地位,又突出科技创新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系统安排。

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本报记者采访了科技部部长万钢。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两百年”目标的内在要求

记者: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被视为全面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如何理解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

万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内在要求,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重大机遇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新时期重大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对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与科技强国“三步走”的目标高度一致。面向未来,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围绕主要矛盾,从融入经济主战场到全面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领域。

记者:科技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万钢:十九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科技部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是着力打造国家先发优势,强化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布局。以新五类科技计划为载体,全面部署实施国家重大R&D任务,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工程”;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完善支持改善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建立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发展深海、深海、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

[科学技术]万钢: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 加强诚信建设

二是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动力。加强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提出并领导组织国际大科学项目和大科学项目;培养造就一批世界级科学家,壮大创新型企业家队伍。

第三,着力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第四,着力扩大空创新发展,统筹国内外。

第五,打破制约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性障碍,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研发任务,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六,围绕巩固创新发展的社会基础,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深度融合

记者: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难点是什么?如何加大国家层面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万钢:近年来,随着“双创新”的蓬勃发展,一大批充满活力、高成长性的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作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生力军出现在前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小企业创新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缺乏精准的政策支持;缺乏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小企业仍然面临市场准入、行业审批、预审、备案审核等“门槛”。

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分销服务”改革,加强精准政策和示范,优化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环境。首先,要落实完善政策,加强精准支持,如落实R&D费用加中小科技企业扣除比例扩大到175%的相关政策。其次,要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创造畅通的融资渠道。第三,建立和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科学技术]万钢: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 加强诚信建设

记者:要发挥创新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必须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部在这方面有什么措施?

万钢:近年来,国家修订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法》,出台了配套政策,实施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成效显著。2016年,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增长22%。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着力完善制度、提升能力、优化服务、促进协同。

放开研究人员,成为更多领域的全球创新领导者

记者: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中国加大了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放松了对科研人员的限制。目前有哪些困难?怎样才能让科技人才安心做创新工作?

万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之一就是人力资源优势。

今后要继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进一步帮助科研人员。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与其他领域相关政策的协调,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阻滞点和难点,落实现有政策;深化项目评估、人才评估、机构评估“三评”改革,制定完善科技人才评估意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将科研人员的“自律”与制度建设的“他律”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生态,也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万钢: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 加强诚信建设

记者: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培养大批国际水平的战略性科技人才、领军型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何达到“国际水平”?

万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创新“三运行并存”中主导和运行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将进入更多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无人区”。为了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成为更多领域的全球创新领导者,中国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拓展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和实施路径,加强重大科技研究实践中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率先组织实施一批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和重大科学项目,扩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国际顶尖人才来华工作;提高中创空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外国青年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使中国成为国际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站。

标题:[科学技术]万钢: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 加强诚信建设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