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右二)和他的同事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图片
在中石化西北油田,有一个喜欢创新的“三毛”。

他不是流浪的“三毛”,也不是行走在撒哈拉沙漠的作家“三毛”。他是中国石化集团西北油田采油一厂采油一管理区作业中心主任毛。因为他是家里第三个,大家都叫他“三毛”。

这个“三毛”不平凡。国家劳动模范、中石化技能大师、西北油田首席技师、国家劳动模范模型创新工作室组长...这些是他的荣誉称号。

5月16日,毛在参加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五一劳动模范建议座谈会”后,回到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的管道扶正器和油田封隔器取出装置刚刚获得国家专利,劳模创新工作室国家专利总数已达24项。

创造独特的方式,巧妙用帆布代替橡胶

种子只能在合适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毛钱明是一颗油腔滑调的种子,他的创新萌芽于平凡的“帆布管”。

1994年,毛钱明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新西北油田井下作业固井队,开始了沙漠创新之旅。

油田固井队使用的水泥罐是一个巨人,高近10米,直径3米,但它的“心脏”非常脆弱,由几条输气管道和气囊组成。由于使用时间长,气囊橡胶老化开裂,导致出气口不均匀,导致水泥成块进入搅拌系统。队里四五辆大型坦克被拦下,严重影响了施工工作。

不怕脏的毛钱明拿着手电筒爬进了罐子里。经过仔细观察和研究,他和他的同事决定用其他橡胶代替现有的橡胶,但他们失败了。经过反复筛选实验,他和同事最终选择用透气性合适的硬帆布代替橡胶。这次实验成功了,一个小小的创新解决了生产问题。

持之以恒,煽动生产问题

2001年5月,毛钱明被调到西北油田第一采油厂当巡警。当时督察的任务是用树脂枪给圣诞树上油,这是一项重要而繁重的任务。每天下班后,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床上时,沉重的油枪像石头一样压在他的脑海里。毛钱明开始琢磨如何制造一种既节省人力又快速的自动注脂装置。

有一天,他看到车库前有一只脚油枪,点燃了他心中创新的火焰。他首先将密封脂放入一个装满黄油的圆筒中,但现场试验失败,因为密封脂的粘度太高。

看来创新不简单。当时身边的同事都劝他:“三毛,别折腾了,人多了,早就进步了。”同事说的话并没有让他放弃。之后,毛钱明到库尔勒高压材料设备厂画草图,供厂家加工。但是加工好的设备在试验过程中,一时难以安装密封脂,一时气筒连接出现问题……困难层出不穷。就这样,来回测试了几十次,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不断完善,最后在一口井tk906测试中成功。

[科学技术]大漠“三毛”创新记——记中石化技能大师毛谦明

2014年,毛钱明为创新工作室制定了一条规则,即在申请成果之前,必须经过现场试用期,否则任何花哨的项目都不能申请专利。

对的人就是对的人,毛钱明首先拿自己的政绩去“经营”。他发现自己为了解决油井取样误差大的问题而发明的“螺旋混合取样器”,前期大大提高了原始样品的准确度,但看起来也不错。然而,在后期实地使用后,一些缺点被凸显出来。毛钱明重新调整了产品的内部结构。经过半年的改进和试验,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打造齐心协力的团队

“他帮了我们很多。在设计加工工作停滞不前的时候,他的建议就像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说起毛钱明,弟子党温韬大为惊异。

“你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子?”谈到团队合作,这是毛钱明经常讲的,也是他的真实想法。

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有40多名成员。毛的愿望是把他们建设成一个合作的团队,面对生产中的困难,充分发挥“1+1 > 2”的优势,为油田生产安装一个创新驱动的强大发动机。“我想领导每个人,成为创新和发明的典范。”毛茜说。

据统计,劳模创新工作室共有56名学徒,其中高级技师9名,技师26名。

标题:[科学技术]大漠“三毛”创新记——记中石化技能大师毛谦明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