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傅亦菲

9月2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消息:田文一号成功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它已经在轨道上飞行了60天,距离地球约1900万公里,飞行距离约1.6亿公里。探测器系统状况良好。

2020年7月下旬实施的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十三五”期间,中国航天的亮点远不止于此。2016年至2020年9月27日,中国共进行了140次航天发射任务,2018年和2019年航天发射次数均居世界首位。五年来,中国航天在重大项目推进、技术创新迭代、运营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重大项目进入新阶段

2020年5月5日18时,长征-5 B运载火箭从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载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载人航天工程空站一期首战成功。

此前,中国的天宫二号空实验室被控制于2019年7月19日重返大气层,少量碎片落入南太平洋预定的安全海域。到目前为止,载人航天工程空实验室阶段的所有任务已经顺利完成。

随着空站阶段的开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始了新的征程。根据计划,从2021年起,中国将陆续发射天河核心舱、秦天实验舱和蒙恬实验舱,并进行空站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和建造,2022年前后完成空站建设。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7月31日,中国向全世界宣布,由中国自主建造和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2017年11月5日,中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向空发射了第一批北斗三号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网络化的新时代。在过去的31个月里,中国发射了30颗北斗三号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卫星,成功率为100%,创造了发射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的新纪录,并提前6个月完成了全球星座部署。

2020年9月23日和24日,玉兔2号月球车和嫦娥4号着陆器分别完成了22月的日工作,进入月夜睡眠。此时,他们已经在月球背面度过了630个地球日,玉兔二号总共旅行了547.17米。

嫦娥四号任务始于2018年。同年5月21日,中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中继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月球l2点光环任务轨道运行的卫星。12月8日,嫦娥四号踏上探月征程,于2019年1月3日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环形山预选降落区,成为全球首个软着陆月球背面并进行巡逻探测的航天器。

嫦娥四号任务拉开了中国探月工程第四阶段的序幕,探月工程第三阶段将于“十三五”末结束。根据计划,中国将在2020年底前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展采样和返回月球表面的任务,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的“盘旋、下降和返回”三步目标。

新技术正在逐渐领先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集体亮相,在密集、复杂的航天任务中逐步肩负重任。中国运载火箭发展进入绿色无污染新阶段,运载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6年,长征7号和长征5号运载火箭首次成功飞行。2017年,长征7号远程2号火箭成功发射了天舟1号货运飞船,并在中国发射了第一辆“泰空快车”。2020年以来,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迎来了高密度发射,从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发射任务——空站的首次飞行,到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和空站舱,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长征11号运载火箭首飞后,打了10场胜仗,将51颗卫星送入轨道。与此同时,它装满了中国运载火箭在海上发射的空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第一次飞行后,创造了中国一箭多星的纪录。2017年和2019年,分别完成了第一次商业发射和第一次低倾角圆形轨道发射。此外,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计划在今年内进行首次飞行,这将进一步优化中国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能力布局。

[科学技术]问鼎苍穹,创新引领“十三五”中国航天

“十三五”期间,我国火箭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重型运载火箭深入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在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复合动力飞机等新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取得突破,示范和验证陆续完成。

与此同时,中国的卫星技术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9年12月27日,石角20号卫星成功发射。这是东方红五号卫星公共平台的首颗试飞卫星,也是目前国内技术含金量最高的卫星。“如果是东四平台让我们有实力与国际同行竞争,那么有了吴栋平台,我们就能实现从跑步到领先的转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总工程师周志成说。

2020年5月8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在轨飞行2天19小时,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试验任务圆满成功。新一代载人飞船是为中国载人探月、空站运行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新一代空地运输飞机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模块化、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未来在中国也将近在咫尺。

商业航空航天的发展稳步推进

2015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第一年。进入“十三五”,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从破冰时的混乱走向有序,部分民营航天企业将蓝图变为现实。

2019年7月25日,北京星辉空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1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的零突破。

如今,许多商业航天公司在发展道路上取得了进步。蓝箭航天瞄准液氧甲烷运载火箭航线,已成功完成多项“天缺”80吨和10吨发动机全系统热试车。北京柯灵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究与开发,已成功进行了多次火箭低空飞行和垂直回收试验。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和天一研究所开发的商用卫星已经在空台运行,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做出了贡献。

[科学技术]问鼎苍穹,创新引领“十三五”中国航天

相关部委积极营造商业航天发展环境。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燕华在2019年国际商业航天产业论坛上表示,国家航天局将在政策层面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促进商业航天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在《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提出: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延伸航天产业链,拓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应用。

[科学技术]问鼎苍穹,创新引领“十三五”中国航天

面对商业航天的浪潮,航天“国家队”也积极推出相关计划。

在2016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宣布将重点关注五大商业航天项目:非云、快运、星运、红云和云腾。次年,该集团发布了一个高速飞行列车项目。记者了解到,“五云一车”项目目前进展平稳。

2016年2月,航天科工集团成立航天科技火箭公司,按照社会化、市场化的原则,专门从事商业发射服务。航天科工集团开发的快州系列运载火箭,近年来组织实施了多次发射,并在商业发射市场崭露头角。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的低地球轨道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已迈出实质性建设步伐。该系统的第一颗卫星于12月29日成功发射,第一期60颗卫星计划于2022年联网运行,提供全球通话、数据采集和互联网接入服务。集团部署高静一号四星网络,形成国内自主研发的首个0.5米高分辨率商用遥感卫星星座,极大提升了国内商用遥感服务能力。本集团子公司中国火箭公司研制的界龙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于2019年首次成功飞行,为利用社会资本开发新的生产方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标题:[科学技术]问鼎苍穹,创新引领“十三五”中国航天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