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金锋通讯员徐天英

收获季节,稻穗金黄。“以前水稻施肥四五次,现在一次就可以了,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今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觉港街一户农民吴金飞在农场120亩试验田中采用了一项新技术,可以在插秧的同时同步施肥,实现一次性简易施肥,全程精准供肥。

这就是今年被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列为十大领先技术之一的“机械慢拌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南京农业大学首席技术官丁延峰教授介绍了这项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研究探索了近10年的技术,将“缓释肥”和“控释肥”按一定比例进行调配,在“饭粉”上放上神奇的综合释放“调节剂”,可以一次施肥,全程精准供肥。

吴金飞告诉记者,该技术应用后,可节约氮肥30%左右,每亩土地节约70-80元,全程机械化,大大缓解了农田“就业难”的问题,计划明年使用500-1000亩。

据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介绍,该技术是在团队精准定量栽培技术基础上开发的集成技术体系。根据环境、土壤和品种的变化,可以选择相应的专用缓混肥料一次性施用,并通过对水分的精确管理,使养分供应与高产水稻的吸肥规律同步,从而达到一次性简单施肥、终身精确供肥的效果。

如如东展示的三个示范地块,移栽时均一次性施用专用缓释肥,氮肥用量为常规用量的75%。虽然7月雨水太多,多次排水,但这种技术的肥料损失是常规技术的十分之一,不需要补肥;拔节孕穗期叶色诊断正常,不需要追肥,全程一次施肥。

与试验场相比,示范场的人口增长明显好于常规技术场,技术场的产量比常规场高10%以上。

在观察会上,另一位农民家庭成员王海清告诉记者,原来的农业机械可以通过机器侧面的深层施肥与插入式机器一起使用。农业和农村局也给了农业机械很多补贴,几乎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大粮农的积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张宏成在研讨会上表示,“该技术可以简化水稻施肥程序,大大节省水稻施肥的劳动力,降低面源污染风险,大大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效益,代表了未来水稻的施肥方案”。

“这项技术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可以很好的与其他先进技术融合,搭配江苏优质稻米品种,口感和品质好,可以很好的与机插水稻育种和秸秆还田结合,适合江苏。稻麦两熟区的使用。”江苏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关永祥说。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在观察现场后表示,在实地走访调查时,农民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劳动力太紧张,没有好的技术减少劳动力。该技术作为2020年农业农村部十大领先技术和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主推技术,能够很好的满足农民的迫切需求。

杨雄年在研讨会上指出,他希望这套技术在未来能够得到应用,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立足本地,服务周边,团结各方力量,推动技术“落地生根”。

据了解,该技术自2017年以来已在江苏40个市县投入使用,并在浙江、安徽、黑龙江等省市推广应用。丁延峰教授表示,今后团队将围绕调整肥料配方、改进包装材料、提高农业机械工作效率三个方面,加强与政府、推广部门、R&D单位的协同研究和推广示范,使其成为农民能用好用好竞争的好技术。

标题:[科学技术]能节省约3成氮肥且无需补肥,缓解了农田“用工难”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