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龙跃梅刘魏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苏迪镇振兴村的村民苏建坤每天都在想牛。你为什么这么关心奶牛?因为养牛,苏建坤从一个贫困户变成了村里的“牛人”。

苏建坤所在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地区。是2020年国家列入监管的52个县之一,落基山面积89%,人均耕地不足0.7亩。

苏建坤一家六口。六口之家靠5.7亩地的产出,一家生活贫困。2015年,家庭人均年稳定收入仅为2656.17元。面对生活的尴尬、家庭的困难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苏建坤不知所措,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扶贫工作结束后,为了彻底扭转贫困家庭没有工业和技术的现状,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委和政府设计了“政府、企业、保险、干部、农民”五位一体,共同推进“以牛代牛”的扶贫产业。贫困户可以向龙头企业借犊,政府帮忙交保险。犊牛饲养后,企业扣除犊牛成本,进行回收。此外,该县已投入2132万元,为每头贷款出去的奶牛支付400元保险。如果奶牛意外死亡,经办人赔偿后,贫困户可以免费再得到一次。

[科学技术]“贷牛还牛”让贫困户成了“牛人”

这么好的政策,让苏建坤看到了希望,采取了行动。

苏建坤从当地引进的龙头水产养殖企业广西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借了一头小牛。三个月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扩大农业规模。

在各方帮助下,苏建坤获得了3年5万元免息小额贷款。于是,他在市场上买了两头小牛,用剩下的资金建了一个小牛棚,开始了养牛创业之路。

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2017年7月6日,公司追回苏建坤“借牛还牛”一头,价值11508元;苏建坤卖了两头牛,价值23500元。扣除成本后净利润达到2万多元,家庭收入大幅增加。到2017年底,苏建坤一家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多元。2019年,苏建坤自己买了5头小牛,还帮贫困户养了17头小牛。"我没想到我的牛棚里有这么多奶牛。"看着牛棚里的22头牛,他说。

[科学技术]“贷牛还牛”让贫困户成了“牛人”

苏建坤不是个例。记者在该县了解到,很多贫困户都是通过“借牛换牛”的方式,从贫困户变成了“牛人”。

广西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杰告诉记者,今年,公司的大都华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基地预计将向贫困家庭发放5万头犊牛,涉及2.5万贫困家庭8.75万人。现已发放犊牛2.4万头,回收肉牛1.2万头,产值2.76亿元,每年将增加农民收入8000-1万元。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围绕“两忧三保”,坚持“六个务必”,开创了“借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创新了扶贫搬迁模式,实施了医疗、教育、住房、饮水安全“四大战役”,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2016-2019年,全县82个村13.2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6.64%下降到3.36%。

到了2020年,杜安打地铺再也拖不住全国,全县如期脱贫。

标题:[科学技术]“贷牛还牛”让贫困户成了“牛人”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