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下,中国服务业增加了对机器人的需求,以帮助餐馆和酒店解决人员短缺问题,降低感染风险。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和商业频道报道,中国机器人在疫情防控期间表现出“超强执行力”,从给医院和街道消毒,到运送食品、药品和物资。

CNN报道称,中国的抗疫战已经成为机器人的“训练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分类标准,机器人可以分为两类: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中国新冠肺炎在防治肺炎期间,不同程度地发展了两种类型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在防疫材料的生产和制造中发挥作用;服务机器人更多应用于防疫应急和辅助作战,也是疫情中发展最快的机器人类型。

服务机器人中,第一类是消毒机器人。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降低人工消毒的劳动强度和交叉感染的风险,消毒机器人代替人力,在医院、户外等场所从事消毒工作。但这类机器人还处于遥控或半自主阶段。第二种是转移机器人。根据规划的导航路线,这种机器人可以代替医护人员通过人机交互向病房发送食物和药物,减少了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转移机器人还在防疫物资仓库的群控和运输中发挥了高效作用。

[科学技术]机器人在战疫中大显身手

此外,疫情增加了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特别是在生产防疫产品的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凭借其清洁防护和高速运行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医用防护材料的生产效率。

抗疫情机器人的研发需要很长时间,在疫情爆发前,机器人公司开发这类机器人的力量相对不足。因此,面对突发疫情,各大企业主要通过改造现有机器人来适应市场需求。例如,检查和清洁机器人可以通过改进保护和存储设备来承担运输防疫材料和远程咨询的任务。这种机器人已应用于防疫,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准备时间长、效率低、操作自主性不足等问题。

[科学技术]机器人在战疫中大显身手

目前,中国机器人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机器人的应用首先需要解决环境感知问题。现有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能力大多仍停留在静态环境,动态环境感知的实时性和深度不足。在人机交互能力方面,现有机器人对人类意图、行为和情感的认知有待提高。以防疫机器人为例,这些机器人需要在应用场景的可变性、搬运移动性和调度灵活性等机器人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从而不断提高智能规划和自主性水平。

[科学技术]机器人在战疫中大显身手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较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大力推动。国家对机器人的研发给予了很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例如,政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免费发放“创新券”;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部委以及地方城市先后下达了机器人技术装备重点项目。这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机器人技术和装备的进步,使国内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机器人在战疫中大显身手

在未来,服务机器人将会有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物流和医疗行业。

物流行业涉及工业、零售等多个行业,需要多种专业机器人解决物联网条件下多品种的动态快速仓储、进出境运输等问题,逐步实现智能物流。目前,转运机器人已经应用于很多领域,如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货架机器人、医院的药品转运机器人等。

医疗行业的机器人附加值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高精度的检测或手术。疫情防控对医疗机器人的进一步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采集咽拭子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面临感染的高风险。此外,鼻腔和口腔空室小,表层易碎,采样要求高。因此,迫切需要推动咽拭子检测机器人的进一步研发。目前,防疫机器人已逐渐成为机器人行业的重要分支之一。

[科学技术]机器人在战疫中大显身手

随着5g、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未来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贾一宁访谈)

标题:[科学技术]机器人在战疫中大显身手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