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大数据“共享池”,构建数字治理体系保障体系

浙江省依托大数据,采用“大数据网格化”的方法,研究不同时期的疫情防控措施。利用大数据建立流行病快速防线,“一图一码一指数”恢复目前各地生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有序恢复生产。大数据已经成为浙江“精准智能控制”的风向标。

“一图一码一标”精密智能控制

“19日,浙江省乐清市疫情风险等级由‘高风险’降低为‘高风险’。”在浙江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孙黎明展示的浙江省疫情风险五色图中,代表高风险的红色首次消失。当日浙江高风险县市数量为0,高风险县市7个,中风险县市7个,低风险县9个,低风险县67个。

这也是一张带张弛的战斗地图。20日,浙江省疫情最严重的温州市宣布取消验卡点,同时恢复高速出入境。此前,除温州外,浙江各区、市、市已全面恢复公共交通运营,城际、县际客运班车也已恢复。

浙江疫情风险“五色图”以县为单位,对浙江省所有县(市、区)疫情进行风险评估。红、橙、黄、蓝、绿五种颜色,分别反映高、高、中、低、低五个疫情风险等级,一份日报让全社会了解每个县的疫情情况。

目前,浙江已经从以防疫为主转变为防疫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重。

在杭州一家公司工作的黄鑫已经复工一周多了,手机里的绿色“健康码”成了他的“通行证”。“每天上班,小区和企业的防疫人员确认我持有绿码,然后测量体温才能顺利出入。”

杭州是国内最早推出健康码的城市,使用“红、黄、绿”三色二维码作为数字健康证书。绿色代码可以通过代码,而红色代码和黄色代码需要按照规定隔离和打孔。居民不再需要重复填写健康表格,高速路口和小区入口的工作人员更加方便,实现了“无接触”检查,降低了感染风险。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使用了卫生编码,浙江、四川、海南三省率先实现了省级覆盖。

[科学技术]大数据成浙江“精密智控”风向标

此外,为了评价和衡量进口预防、集聚预防和物流顺畅、人流和商流,浙江引入了“管控指数和平滑指数”,由新案例管控等5个指标组成,平滑指数由公交开通率等7个指标组成。

“一图一码一索引”的基础是大数据。浙江以“一图一码一指标”为出发点,提出以政策引导、监测预警和问题解决为重点,加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时间段的复工指导,努力推动企业和重大项目安全有序、积极稳妥复工。到2月底,除高风险和高风险地区外,基本将全面恢复工作,回收率在75%以上。

浙江全面实施“一图一码一指数”,有效推动了全省防控模式从封闭控制向精确智能控制的转变。

浙江省新冠肺炎市肺炎疫情防控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生表示,在“疫情图”的基础上,实施县级分类防控,“健康码”用于公共安全出行和跨域流动。集成数字凭证,以“精准智能控制指标”为基础,充分发挥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的整体牵引作用。这是一套大数据支撑的组合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关于新的类型。

[科学技术]大数据成浙江“精密智控”风向标

大数据架起了一条抗疫防线

目前浙江省出院患者占确诊病例的一半以上,疫情防控阶段性取得显著成效。随着“三返”高峰的到来,企业逐渐复工复产,疫情防控面临严峻挑战。浙江很多城市都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搭建了层层“防护网”。

日前,杭州某物业公司负责人在手机上收到一条自动短信。短信显示,湖北省某居民在某住宅楼一楼刷卡。“这个住户可能是刚从湖北回到杭州进公寓的。我得赶紧问。”负责人说。

最先发现这种情况的是一个连接社区智能安防系统和城市大脑,实现关键人物实时预警的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在杭州找到湖北籍的人,而且所有最近去过武汉的市民或游客都会收到一条短信,提醒他们主动隔离观察。

城市大脑(Urban Brain)是杭州和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城市治理平台,每天从杭州近80家部门和企业导入数据。疫情爆发后,市政府相关部门立即通过“城市大脑”平台建立了保健警察-SARS-CoV-2防控体系,并建立了“敏感人员数据库”。

在这个防控体系中,每个公民都有相应的电子识别号。只要诊断出一个人,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碰撞筛选出高危人群名单。从以前的“先诊断后隔离”到现在的“先诊断后控制”,时间大大提前,有效降低了扩散的风险。

“杭州公安机关设立了104个陆路检查站、4个水路检查站和7个铁路检查站,将前来杭州的车辆和人员与‘涉及流行病的敏感人员数据库’进行检查和比较。此外,大数据系统还可以锁定敏感人员通过票务信息进入杭州的时间。”杭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前几天大数据系统发现,浙江省其他城市的5名密切接触者即将进入杭州,他们立即行动,密切接触者一到杭州就落实了相关防控要求。

[科学技术]大数据成浙江“精密智控”风向标

“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就是和病毒抢时间。我们必须在病毒之前找到高危人群。”杭州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局局长孔说。

随着大数据的调查,必须在网格中实现。浙江以大数据为精准防疫的起点,加强数据联动、部门联动、基层联动,形成“判断-推动-指示-落地”的疫情防控工作闭环。一方面准确铺开相关人员,同时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坚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阻断作用。

在杭州下城区,每天都有数千名“武林大妈”志愿者从事疫情防控工作,他们24小时分批值班巡逻在新冠肺炎抗击肺炎疫情的第一线。“武林大妈”刘国芳连续工作15天。即使接到强制休息的通知,她还是在一线值班。

"我们的工作既刻板又温和。"刘国芳说,志愿者总结了“一查三对五通知五提醒”的方法:“根据信息查武汉来来往往的人,查杭州的时间、工作生活地址、身体状况;告知14天观察时间,告知观察期间不要外出,告知在家注意事项,告知情况及时报告,告知生活垃圾的处理安排;提醒口罩洗手保护身体,不要在很多地方乱跑,做好卫生通风,处理好生活垃圾,早监控家里。”

[科学技术]大数据成浙江“精密智控”风向标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复工复产

在确保疫情得到控制的同时,促进有序恢复工作和生产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从2月10日开始,浙江省各类企业陆续开始复工。

通过汇总疾控、通信、电力、交通等部门提供的大数据,杭州率先推出“企业复业申报平台”。湖州市吴兴区出台了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复工“白名单”制度。宁波象山也建立了数字防疫平台。7300多家企业和1.5万多名复工职工进行了登记,防疫工作可边复工边跟踪控制。

“企业复工制度是每个城市制定的。我们只是在后台提供数据支持,可以更准确、更科学地评估,减少和避免因复工而产生的新疫情。”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蒋如忠说。

如何在坚持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复工生产,掌握企业复工的真实水平?大数据给出了答案。国家电网浙江电力有限公司推出“企业复工用电指标”。指标分两个维度评价,可以反映企业复工后负荷是否恢复正常水平,当天有多少企业开工。

截至2月19日,浙江省复工率(用户复工比例)为57.60%,复合产出率(用电复工比例)为45.28%,复工电量指数为51.44。这意味着重返工作岗位的水平已经恢复到2019年12月平均水平的51.44%。其中,从区域来看,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农林牧渔业的动力指数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浙江省能源局副局长金毅表示,企业复工时,必须确保预警和防范措施严格、有效、安全。其次是有序,要根据当地情况和时间进行有序复工复产。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优先复工,疫情低风险地区企业优先复工。

“浙江省是数字经济大省,有效发挥大数据优势和推出(复工)动力指数,既能不增加基层和企业报送相关数据的负担,同时又能有效引导各级政府防控疫情,有序复工复产。做出决策并引入相应的管理措施。”金姨说。

2月17日,浙江以复电指数为基础,建立了覆盖全省90个县(市、区)的监测体系,通过“企业复电率指数”、“疫情五色图”、“复电率五色图”掌握各地复电情况。

“企业复工率指数”是利用不同行业电力大数据的深度挖掘,结合受监管行业、受监管(限)服务行业的复工情况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进行加权计算得出的指数。

将各县(市、区)的复种率指标分为五个等级,由复种率五色图与疫情五色图联动绘制。对比两张图,可以直观的反映疫情防控和复工的整体情况。

有了大数据的感知,企业可以更顺利的恢复工作。兴隆纺织有限公司位于杭州萧山区,年产面料2.2万吨,是当地行业的龙头。复工前几天,负责人王良接到有关部门和服务单位的电话,通知他们复工。“为了阻止疫情,公司停产近三周。我们计划在疫情过后追逐一波产能,弥补市场需求的缺口。”王良说。

目前,许多复工企业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这反映在用电量远低于正常水平的电力数据上。位于宁波北仑的一家铝合金精密加工企业,复工初期仅恢复到45%的产能,订单大量积压。这家企业的上游企业大多是规模以下的企业。根据规定,开工申请只能在2月17日受理。

宁波北仑区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了企业服务行动,协调相关部门对上游企业进行了员工到达情况、防控计划措施、复工申报流程的全面调查。经过协调,企业于17日开始恢复生产。

“对于疫情程度低、复工率指数低的地区,我们要及时积极引导和督促地方进一步加大复工复产力度,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都要艰苦,都要打胜仗。”浙江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需要加强数字治理“一个网络”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以较低成本快速获取信息的关键要素,是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紧急情况下,信息的快速准确传播可以起到社会治理的“先知先觉”和“先知先觉”的作用。疫情是对数字政府、数字治理的一大考验,平时只有“学习”,才能从容应对。

1月20日杭州出现首例新冠肺炎肺炎感染病例后,杭州市卫生和公安部门立即组织力量,在48小时内开发出“疫情防控”大数据应用场景,并投入运行。这样的速度,得益于杭州城市大脑平台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一个数据量巨大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就像一部安装了应用商店的手机。只要你‘下载’了所需的应用程序,你就可以立即使用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科学技术]大数据成浙江“精密智控”风向标

然而,在疫情应急响应中,暴露出一些不足,进一步指出了数字政府和数字治理的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

目前还缺乏大数据的多头管理和共享机制。部门和地区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大数据资源库。杭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省与部门之间的数据不完全可访问,标准不一致,数据的整合和清理仍需要一段时间。

一些大数据系统还没有真正深入基层,从横向到边缘,从纵向到末端的大数据治理网络还需要加强。一些地区基层干部反映,基层统计任务重,统计手段上还存在“电话+表格”的方式,有的表格逻辑表达不清,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容易出现错漏。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应通过制度保障进一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数字政府建设推向快车道,为技术先进、产业繁荣的数字社会积累高质量的大数据资源。

建立和完善大数据的“共享池”。比如可以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战争“疫情”的数据共享机制,人口数据、三大运营商数据、航班、铁路、公路出行数据、疾病控制信息、诊断数据等关键信息。可以进一步开放,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形成由政府部门牵头、企业和群众参与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大数据防疫的精准化。

推动形成数字治理的制度保障体系。政府应该将有效的实践提升为制度体系,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改革。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立法应提上日程。

推动数字技术及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和5g发展机遇,推动“互联网+”发展,推动先进传感器技术、深度学习、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突破。

标题:[科学技术]大数据成浙江“精密智控”风向标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