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正午烈日下,在一个拉祜族村落的农舍门口,一位60多岁的老人向身边的几个年轻人打招呼:“走,铲。”之后,他拿着锄头,向村外的土豆田走去。几个年轻人也抓起锄头跟在后面。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协主席朱有勇,他的研究团队中有几个年轻人是医生。
2015年,中国工程院与澜沧县结对帮助,朱有勇院士带了一个由100多名教授和博士组成的专业团队。云山村郝智坝村民小组被确定为科技扶贫示范点。从那以后,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村民们都跟着他们。“他们被送到博士以上了!别看我们小学文化,天天跟着他,不都是‘博士后’!”就这样,贫困的小村庄里出现了大量的“博士后”。
![[科学技术]“农民教授”朱有勇让这个贫困小村庄有了大批“博士后” [科学技术]“农民教授”朱有勇让这个贫困小村庄有了大批“博士后”](/uploads/diyimg/c8p2xvsnfaleelhdt01d7q12qvdctp.png)
“房子是新建的,路是新建的,但村民的观念还是老的。”由于长期隔离,全村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2012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200多元。
“这不是资源贫困,而是典型的质量贫困。越是这样,通过科技扶贫就越重要。”朱有勇和他的团队成员深入地里,很快开出了“摆脱贫困的药方”——在冬天种植土豆。
之后,朱有勇14次来到郝智坝村,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度过。医生住的村民活动室被村民称为“科技院”。
2016年11月,冬种马铃薯种子落入蒿坝田。2017年春天,密集的土豆排着队“破土”。一但算账,村民们眼睛一亮:平均亩产3.3吨,最高亩产4.7吨,总产值达90万元。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倍,朱有勇和他的团队受到了村民的赞扬。
几天后,高产的消息传遍了附近的村庄。如今,除了冬种土豆,蒿类还先后建成了早冬蔬菜、林下三七、早熟葡萄种植、畜牧养殖等科技示范基地。
“眼见为实,群众会看到实际结果的。”朱有勇感慨地说:“扶贫首先要扶智。村民不想做。关键是帮他们实施,教他们怎么做!”
30年来,朱有勇团队的农业科研成果惠及亿万农民。他们开发的“遗传多样性防治水稻病害”技术已在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到6000多万亩,获得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们开发的“利用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应用于国内外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可减少农药用量60%,增产20% ~ 30%。
在土地上成长、扎根、收获的朱有勇,从农家子弟到工程院院士,写下了关于地球的论文,他最喜欢的头衔也是老乡给他的——“农民教授”。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扶贫项目,朱有勇为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闻网)
标题:[科学技术]“农民教授”朱有勇让这个贫困小村庄有了大批“博士后”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463.html

![[科学技术]人民日报:用活大数据、退税大提速 复工复产加速跑](/uploads/diyimg/8oiy738er5n3lpu2eelwcyrcsqk26o-lp.png)
![[科技界] 幻想神域手游如何飞翔 幻想神域手游飞翔技巧介绍](/images/defaultpic.gif)
![[科技界] 疫情“风口”下没有躺赢,做好互动体验才是在线教育的核心拐点](/uploads/diyimg/6vzx1jr4jykhkkixndb2i2jifxkt1j-lp.png)
![[科技界] 人民日报:追一科技发布最新智能服务平台](/uploads/diyimg/ttarirgs9mvh69e8jwv8v4dtbh1j01-lp.png)
![[科技资讯] ofo小黄车成中国青年诚信行动(上海)战略合作伙伴](/uploads/diyimg/7sq83imccg5o78fgrerwrw1mg7lcxu-lp.png)





